每天早晨7點半,浙江省開化縣音坑鄉下淤村黨支部書記葉志庭,都會準時來到村黨群服務中心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從2001年任村支書以來,早晨7點半上班,成為他雷打不動的習慣。
“農村的工作千頭萬緒,每天早晨到辦公室,一來可以理一下工作思路,二來可以接待來訪群眾。群眾關心的大事小情解決好了,村子就和諧了,發展就順暢了。”葉志庭説,村子要想發展好,做好群眾工作至關重要。
從40歲到59歲,葉志庭在村支書的崗位上一幹就是19年,這19年是下淤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19年。群眾們都説,下淤村環境變美了,大家的腰包變鼓了,發展之路變寬了,“昔日淤泥遍地滿池塘,今日生態經濟亮光光”。
▲下淤村黨群服務中心
群眾的肯定是最高的褒獎,給下淤村帶來巨大變化的是村中強有力的村兩委(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一班人,在他們的帶領下,“下淤村一年一個樣”。
在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下淤村依靠優質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遊,2018年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2.7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80萬元,固定資産5000多萬元,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做好環境整治大文章
如今的下淤村山清水秀,氣候宜人。20年前,這裡曾經鴨糞、雞糞遍地,污水橫流,溪水渾濁,村中沒有幾棵能納涼的樹木,“村中環境差到了極點”。
2001年,在外多年從事木材生意的葉志庭被選為下淤村黨支部書記。他不負眾望,帶領下淤村群眾走上了一條向生態環境要經濟效益的發展之路。“後來我才知道,我們當初的發展理念,正是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葉志庭説。
▲下淤村的田園氣息對遊客充滿吸引力
有眼光、懂經營、有思路、顧大局是葉志庭留給群眾的印象。從2001年到2013年的十多年間,借助國家“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機遇,葉志庭帶領村兩委班子對村子環境進行徹底整治——拆除私搭亂建,規範牲畜養殖,在房前屋後溪水河邊植樹造林,完善基礎設施,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每一件環境整治工作的背後,葉志庭和他的團隊都付出了辛苦和努力,“要得到村民的支援和響應,必須讓他們從內心理解環境改變會給他們的家庭和生活帶來的改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慢慢地村民們理解了、配合了,村兩委班子在村民中的威望也樹立起來了。”
2013年,在村子環境和道路等相關基礎設施都完善後,葉志庭帶領村民開始發展鄉村旅遊。2014年,下淤村成功創建下淤水岸國家3A級景區村。隨著旅遊硬體設施不斷完善,車道、觀景棧道、綠道、山上旅遊步道先後建成,一個綠樹成蔭,山美、水美、環境美的現代田園新村出現在大家面前。目前全村有民宿(農家樂)42家、標間260多個、床位480多張,可同時接待上千人就餐。
▲葉志庭向遊客徵集建議
為給遊客帶來更豐富的旅遊體驗,村集體先後創建了農業創意園、花卉觀光園、水岸燒烤園、水上游樂園等配套設施。“從新農村建設到美麗鄉村建設,再到如今的鄉村振興戰略,下淤村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淤村趕上了好時候。”葉志庭説。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下淤村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村、“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國家3A級景區村、首批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2016年度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51歲的葉小平和49歲的葉賽香夫妻倆在下淤村經營著一家旅遊飯店。在2014年之前,葉小平和妻子都在杭州打工,村裏搞鄉村旅遊後,異鄉漂泊20多年的夫妻倆從杭州回到村裏。通過競標,他們獲得了現在村中這家旅遊飯店的承包經營權。隨著下淤村遊客的增多,他們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刨除各項開銷,一年下來會有十幾萬元的純收入。”夫婦倆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不僅在自家門口實現就業,而且還自己還當上了老闆。“能讓遊客吃的滿意,我們還有錢賺,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葉小平説,在家門口賺錢讓他有了越來越多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葉小平夫婦説很滿足於在家門口就業
47歲的段書英幫哥哥段書權在馬金溪畔經營著一家名為“漢唐香府”的高檔民宿。“僅僅6間客房,加上香、茶收入,2018年盈利達150多萬元,成為音坑鄉的‘招牌’特色民宿。”音坑鄉鄉長丁輝介紹説。
段書英的民宿建在溪邊,遊客透過窗子就能聞到溪邊陣陣的花香,聽到潺潺的溪水聲和鳥鳴,完全是人與自然的一種和諧設計。“好的環境加上好的服務,是我們取勝的秘訣。”段書英説,民宿從沒有打過廣告,靠的都是遊客間的口耳相傳。雖然價格不菲,但一年到頭都是客滿,有時候需要提前一個月才能預定成功。
由於看好高端民宿的市場前景,段書英和她的哥哥馬上要開工第二期工程。“除了每年給村裏創造幾十萬元的承包費外,還能解決十幾個村民的就業問題。”段書英説自己和村子是“唇齒相依”,村裏發展好了,自己的生意才會好。
然而在葉志庭看來,遊客吃好、住好,村民有錢賺,不是下淤村鄉村振興的終極目標。“我們還有更高的追求,我們要打造下淤村鄉村旅遊的升級版。”作為村支書的葉志庭,一幅更大的發展藍圖已經了然于胸。
用文化賦予村子未來
從2017年開始,下淤村拿出這幾年村集體收入的500多萬元,對村中閒置的28棟老民居進行收儲和修繕,他們希望留住村子的歷史和文化。“老房子承載的是下淤村的歷史,每一塊磚石間都留有村民生活的煙火氣,他是鄉村文化和命脈的延續。”土生土長的葉志庭對村中老屋有著深厚的感情。
▲下淤村是“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
為留住老房子,讓老房子有重新利用的價值,葉志庭通過音坑鄉政府,專門請來老屋改造和房屋設計方面的專家聽診把脈,目的是要讓老房子“活”起來。“房子只有利用起來,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過去他需要煙火氣熏蒸,現在同樣需要,我們要賦予他們生命和溫度。”葉志庭對老房子的改造和新利用,有著自己的見解。
專家實地勘察後,給了葉志庭更好的建議。“老房子改造好後,引進一批藝術家,讓藝術家們成為‘新村民’。藝術家的到來不僅會帶來新思想、新文化,還會帶來新的發展模式,這樣對挖掘下淤村的鄉土文化,引領鄉村文明會起到推動作用。”葉志庭説,有了“自帶流量”的藝術家的入駐,整個村子的文化藝術氛圍會越來越濃,在藝術家們的帶領下,村裏會誕生很多農民藝術家,如此一來,村子未來的發展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産業興村,文化興農,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28棟老房子基本改造後,如有資金注入,我們還可以把老房子內部打造成符合現代人審美的高端民宿,産生的經濟效益按照比例分成分給投資者和房屋原主人。這樣一來,房屋原持有者每年都會有不動産收益,發展才會長久可持續。”葉志庭所做的每個決定背後,都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葉志庭説,下淤村的鄉村振興絕不會只停留在增加村民收入上。讓村民在物質富裕的基礎上,精神變得更充裕,這還需要用行動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