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萍:開展國際減貧合作的儀隴探索

發佈時間:2019-04-04 13:28:13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辛聞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任萍,國際減貧合作,儀隴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3月28日至29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扶貧項目儀隴經驗交流研討會”在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舉行。中共儀隴縣委副書記任萍在會上介紹了儀隴縣通過找準定位、立足發展、突出互助、著眼長遠等方法,加快脫貧摘帽、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任萍介紹,2014年以來,在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支援幫助下,儀隴縣實施了“建設中國普惠金融體系項目”子項目。四年多來,利用國際減貧合作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通過不斷調整和完善管理機制,不僅讓扶貧互助社走上了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而且為儀隴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的金融、智力和技術支援,加快了儀隴縣脫貧摘帽、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任萍表示,截止目前,全縣已完成10萬人、276個貧困村的脫貧減貧任務,貧困發生率降至0.04%。

任萍從四個方面介紹了儀隴縣實施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項目的相關情況:

找準定位,搭建群眾認可的服務平臺。通過“1+N”的模式,建立了一個以服務、協調、支援為一體的第三方社會服務機構——儀隴縣民富農村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心(“民富中心”),加上50個經孵化、改造、培育的扶貧互助社,在金融與“三農”之間,架起了一座座堅固的連心橋、産業橋和富民橋。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農戶通過入社、管理、借款等多種方式推動扶貧互助社健康快速發展,進一步整合盤活了閒散資金和閒置資源,為脫貧攻堅、“三農”發展注入了綿綿不斷的金融活水。

立足發展,培養“三農”急需的實用人才。儀隴縣根據項目需要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實際情況,從知識、經驗、態度三個角度入手,對參與運作管理及項目鏈條上的相關人員,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素質提升和能力建設力度,達到了“以制度塑造人才、以課程培訓人才、以實踐鍛鍊人才”的目的,培養了一批愛農村、懂管理、能幹事的鄉土實用人才。

突出互助,提供精準便利的金融支援。為辦好扶貧互助社這個老百姓自己的“銀行”,在政策、監管、操作和運營四個層面,充分結合金融的特性、立足互助的本質,探索建立“找準一個立足點、調動兩個積極性、明確三個規範、建全三個制度、防控四種風險”的操作模式(即:立足邊遠農村,調動農戶資金入社、管理人員工作兩個積極性,明確設立、運作、管理三個規範,健全“首席擔保人” “借款風險撥備金”“賬務統一代管”三個制度,防控機構、防控道德、防控管理、防控擠兌四種風險),積極穩妥推進扶貧互助社規範化建設、可持續發展,切實解決了農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增強了金融服務“三農”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

著眼長遠,堅定産業助農的發展路子。儀隴縣充分發揮扶貧互助社的平臺優勢、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擬將全縣村級扶貧互助社轉型發展為集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調整運營模式、設立産業發展資金、提供技術指導培訓等措施,力促其全方位、全天候、全鏈條服務“三農”,尤其是服務農業産業的發展。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