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中國特色"綠道建設達5.6萬公里

發佈時間:2019-04-01 09:37:00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董小迪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中國特色,圖片來源,住建部,視覺中國,節約用水

中國網3月29日訊(記者 董小迪)在倡導生態文明的今天,城市綠道在凈化空氣、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面作用凸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建設綠道5.6萬公里。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副院長王磐岩告訴記者,我國綠道建設從珠三角地區興起,隨後在浙江、安徽等地推廣,最終在全國形成一定規模,已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

  2019年3月5日,海南萬寧的一處綠道。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中國特色”綠道建設已形成

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趙健溶介紹,為推動綠道建設,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做了不少努力。

2014年至今,浙江省已建成各類綠道逾5000公里;上海市自2017年起,連續3年將綠道建設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並以每年建設200公里的目標推進,形成了上海黃浦江濱江綠道、新江灣綠道等生態廊道。

福州市積極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建成濱河綠道400公里,山地綠道175公里,市民家門口的串珠公園168個,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1.4%,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山東省也從今年起開展“全省綠道建設三年集中行動”,要求各縣(市、區)每年建成不低於10公里長的綠道;到2021年底前,全省力爭建成綠道5000公里;到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全省綠道網路系統。

  2018年06月10日,成都彭州葛仙山綠道。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綠道倡導新風尚

城鎮綠道工程技術標準將出臺

“綠道提供了自然優美的步行和騎行空間,讓人們享受健康舒適的綠色出行。”趙健溶指出,綠道建設也在推動著綠色發展方式、生活方式的形成,倡導著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綠色消費等新風尚。

浙江嘉興在環城綠道開展“跑步+撿垃圾+分類”活動,倡導“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廣東江門組織百餘名騎行愛好者沿濱江綠道一路宣傳節約用水理念;武漢東湖綠道的建設者重回綠道,組織百人快閃和迷你馬拉松活動,倡導健康生活和綠色發展。

趙健溶透露,為進一步規範綠道及配套設施建設,住建部將出臺城鎮綠道工程技術標準,目前已完成起草、徵求意見,進入報批階段。

此外,住建部將繼續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工作。落實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推進長江幹流沿線城市規劃區內濱江綠地建設;指導各地建設百姓身邊的“口袋公園”“街頭公園”,改造提升城區老舊公園;指導各地通過拆舊還綠、見縫插綠增加綠色生態空間,對城市廢棄地開展生態修復,提高城市綠化覆蓋。

  2017年7月20日,廣東珠海,市民在綠道上騎行。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社區型綠道建設易産生矛盾

設計要聆聽群眾意見 滿足其更多需求

我國綠道建設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面臨城市用地緊張、後續管理不足等問題。對此,王磐岩提出,城市綠道建設應注重協同,通過集約利用土地的方式,串聯城市各類公共空間資源。

“綠道不需要單獨的土地,而是利用現有土地、為其疊加功能,加強土地價值,如公園綠地、荒野地等。但社區型、臨近百姓的綠道建設易産生矛盾,對設計等要求更高,要協同好原有功能。”王磐岩表示。

談及後期管理問題,王磐岩認為,除了標識引導等外界管理外,群眾的自發性也很重要。設計者要從群眾需求出發,增強與群眾的溝通,從而提高其參與度,引導其自發參與管理。

“除休閒、遊憩、健身外,市民對綠道還有更多需求,住建部也將繼續挖掘綠道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生活方式方面的作用,引導各地依託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市民參與活動。”趙健溶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