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28日訊 (記者 李金秋)3月28日,由傳化慈善基金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2——他雇·卡嫂·組織化》出版發佈會在北京舉辦。
傳化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涂猛,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院長沈原,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張默、教授聞效儀等出席本次活動。
涂猛表示,《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2》是《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1》的續篇,是對卡車司機調查研究的深化與拓展。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中國卡車司機調研課題組”對中國卡車司機群體的調查將會持續開展三年,每年聚焦不同的側重點並出版,力爭通過三年三份調查報告全面反映中國卡車司機的現實狀況。
課題組負責人、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院長沈原介紹了該書調研背景。沈原教授指出,《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2》通過對他雇司機的調查研究,試圖展示較為完整的卡車司機的分類;通過對“卡嫂”的描述與分析,展現男性世界中兩種性別之間的關係架構與女性的重要角色;通過對卡車司機組織化的闡述與分類,探尋卡車司機“虛擬團結”背後的意義。
沈原表示,課題組是希望通過這三篇調查報告,更全面地展示出卡車司機勞動過程以及這一勞動過程的微觀基礎與宏觀環境,為進一步的理論進行探討,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沈原還説,自2014年以來,卡車司機越來越熱衷於創建自己的組織,主要是試圖借助組織的架構和力量,應對他們在勞動過程中面臨的救助、討債、議價和認同等“四大需求”。
沈原從時間維度進一步分析稱,自計劃經濟時期以來,卡車司機群體的組織形態演化歷經了計劃經濟時代的“他組織”、改革開放前中期的“無組織”和現在的“再組織”三個階段。在“再組織”階段,卡車司機通過自主建構組織而表現出強烈要求“承認”的實踐取向。
在此次發佈會上,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張默、教授聞效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汪建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聞翔等,就專題報告內容展開了熱烈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