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著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

發佈時間:2019-03-25 10:25:24 | 來源:青海日報 | 作者:蒲永彪 | 責任編輯:劉晨曦

關鍵詞: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村牧區,能人,貧困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我省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實現絕對貧困人口“清零”。按照既定路線圖,今年要確保剩餘的1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7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7.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完成四年集中攻堅任務,如期兌現軍令狀。越到後面,越是硬骨頭,越要注重扶貧的品質和實效,特別是要在著力發揮 “農村致富帶頭人”作用,落實“産業扶持脫貧一批”這個關鍵環節上下功夫。

科學分析我省貧困村的基本情況,致貧癥結主要在於産業基礎薄弱,能夠助推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沒有真正立起來。“産業扶持脫貧一批”,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援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産業,進而實現增收脫貧,國家有政策、有資金、有項目。但在貧困村,誰來承接領辦扶貧産業項目成了大問題。雖然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以搞一些小型的産業項目,但絕大多數貧困戶普遍面臨缺技術、缺管理、缺經營頭腦、缺市場渠道等現實困難,靠貧困戶一家一戶、單打獨鬥,是很難把一方産業做起來的。顯然,發展特色産業,發展現代高原農牧業,需要有人領著他們幹,帶著他們幹。這個領頭人、帶動者就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農村致富帶頭人”是農村牧區先進生産力的代表,是帶動貧困地區農牧民加快脫貧致富的骨幹力量,實現脫貧攻堅外力幫扶,激發內生動力。我省農牧區發展的典型案例和規律性研究一再表明,一個村往往是因為有了一個“農村致富帶頭人”才發展壯大鮮活起來的。充分利用和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作用,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攜手奔小康”的主要途徑,也是農牧區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抓手。“農村致富帶頭人”根植于農牧區創業興業,領銜發展農牧區特色經濟,帶動當地貧困農牧民激發內生動力,發展生産、解決就業、增加收入、提高能力、加快脫貧,並進而邁入小康、走向富裕。有了“農村致富帶頭人”,才能讓扶貧産業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真正實現“産業扶持脫貧一批”的目的。

著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要選優培育和激勵。凡是“農村致富帶頭人”作用發揮好的地方,就要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向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就如何選好、培育好、使用好“農村致富帶頭人”作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做到有部署、有目標、有任務、有措施、有考核。比如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由組織部門牽頭,結合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配套實施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工程,把“農村致富帶頭人”不斷培養成為黨員、村幹部、鄉鎮幹部,培養成為脫貧攻堅偉大事業的中堅力量,取得了顯著成效。

著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要實打實投入資金。這些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涌現出來的“能人”雖然在産業發展方面先行了一步,也有一些基礎,但是和“帶頭”作用的充分發揮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於缺資金。“能人”擴大生産需要資金,提升産業水準,自身素質提高也需要資金。各級黨委政府要主動作為,積極協調落實農村致富帶頭人所急需的創業扶持資金,與人力資源部門和社會保障、共青團、婦聯、農業、教育、就業等部門聯動起來,共同開展面向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創業扶持活動,積極主動與金融部門對接,協調落實扶貧創業信貸支援政策。

著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要積極跟蹤問效。政策到位了,資金到位了,效果怎麼樣?這就得切實強化跟蹤問效工作。要建立責任制,對花在“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上的每一分錢、每一個項目都要一追到底、一問到底,直到工作落到實處、落在小處、落在細處。久久為功,才能見成效、見實效。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整改問題、推動工作。特別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未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確保各項工作按時序進度推進,務必保證“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品質。(蒲永彪)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