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記者 王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今年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備受關注,多位政協委員紛紛為此建言獻策、貢獻智慧。
政協委員談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記者會現場。中國網 郭天虎/攝
一年233件提案 聚焦脫貧攻堅
2018年,中國精準脫貧深入推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18年全國加強扶貧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社會幫扶,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穩步提高。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
一年減貧一千萬人以上,這份顯著成績的背後,離不開政協委員們的支援奉獻。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全國政協委員十分關注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提出的提案有233件,內容涉及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和扶貧搬遷等方面。目前,這些提案都已基本辦復,很多意見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積極作用。
圍繞脫貧攻堅,政協委員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工作。全國政協副主席蘇輝在報告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時舉例,全國政協在“發揮香港各界人士在國家脫貧攻堅戰中作用”重點提案辦理協商中,組織住港全國政協委員深入實際,體驗脫貧攻堅成就、體察現實困難,堅定信心,積極參與內地扶貧工作。
調研深度貧困地區 精準攻堅克難
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堅中之堅”。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會上,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介紹,2018年,全國政協6位副主席帶隊赴“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深入調研,召開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集中協商議政,對推動脫貧攻堅發揮了積極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秦博勇。中國網 高聰/攝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審計署副審計長秦博勇2018年5月到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深度貧困地區進行實地調研。“我們調研的地方是瀘水市金滿村,這個村坐落在高黎貢山的半山腰上,這兒的村民祖祖輩輩住著一種房子,木棍當柱子,籬笆做墻,木板做房頂,這樣的叫‘千腳樓’。樓上住人,樓下養豬和雞。”她回憶起調研時的情景,介紹到,脫貧攻堅以來,當地的貧困群眾已經從山頂的“千腳樓”搬到了山腳下嶄新的住宅樓,當地政府給貧困群眾提供了公益崗位,解決了就業問題。既“挪了窮窩”,又“拔了窮根”,生産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秦博勇表示,參加這種深度貧困地區的調研,直接深入到基層,進村、入戶,看了實情實景、聽了實話,摸到了真實情況,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為建言資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看到了國家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到國家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新篇章。我們通過這樣的深度調研,也更加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全方面關注貧困群眾 助力打好攻堅戰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除了要提高貧困群眾的收入,還要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醫療、通訊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培安表示,目前,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1660萬,其中因病致貧、返貧佔40%以上,而且越往後剩下的貧困人口中老弱病殘佔比將越高。因病致貧不同於就業、住房、因學等致貧因素,難以做到一次性消除。他指出,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要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為了更好地促使醫學院的畢業生願意到貧困地區和偏遠山村從事醫療工作,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副院長魯友明建議,教育部可以考慮採取“定向培養”的方式,從貧困地區和偏遠山村招收一些有志於從事醫療工作的考生,給予一定程度降分錄取的優惠政策,並通過條款確保其畢業後能夠回到家鄉從事醫療工作。同時,國家應給予專項補貼來提高鄉村醫生各方面的待遇。
余留芬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接受媒體採訪。《北京週報》記者 馬孝文/攝
“我經常會看到很多年輕人大冷天地跑到我們村委會樓下或者酒廠周圍‘蹭網’。”全國政協農業界別的委員、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岩博村的黨委書記余留芬18年來紮根基層,重視來自基層的聲音,在3月2日的委員通道現場,她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雲勇就網路通信話題進行了互動。在她看來,對於廣大中國農村,僅僅脫貧是遠遠不夠的。“現在很多農村已經和以前的不一樣了。我們的村民即使不外出務工,也可以在家門口就業,有穩定的收入。經濟發展起來了,網路等配套設施也得跟上,老百姓的綜合素質也要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