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2019年和2020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表,對比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和貧困縣全部摘帽兩大任務,當前最突出的短板和難點在貧困農村,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及貧困人口。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為首要硬任務,進行再強調、再動員、再部署,進一步具體細化舉措、明確重點難點任務,壓實責任,意義重大。
2018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人;按現行標準,還有不足1700萬絕對貧困農村人口。按照中國減貧的一般經驗,接下來每年再持續減少大約1000萬貧困人口,就可以確保到2020年中國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從2013年中國開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來,特別是2015年中國進入脫貧攻堅期以來,每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都超過1000萬人。儘管目前尚未脫貧農村人口減貧難度越來越大,但是中國實現每年減少絕對貧困人口1000多萬是完全有把握的。
從現有扶貧力度和舉措來看,中國到2020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雖然整體上有完勝的十足把握,但是中央也不掉以輕心,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為首要任務加以部署。一方面,將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扶貧脫貧,確保尚未脫貧的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通過有效扶貧措施徹底擺脫貧困,針對少數貧困家庭收入水準雖然達到脫貧標準但在“兩不愁、三保障”要求中仍存在的“缺項”,如安全飲水、義務教育學生輟學等問題,扶貧相關責任主體正在按照要求逐項解決。
另一方面,中國將重點放在鞏固脫貧成果上,讓已經脫貧的農村人口繼續享受扶貧政策,對返貧和新出現貧困人口及時建檔立卡予以幫扶,關注並著手解決收入水準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農民群體扶持不足問題,並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及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構建脫貧增收致富長效機制。
新時代我國扶貧已經探索出了讓貧困地區具備可持續發展條件和能力道路、讓貧困農民脫貧增收致富的可持續路徑。我國將進一步提高幫扶工作精準度和有效性,著力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産業開發、勞務輸出、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舉措。這些扶貧舉措,都是從根本上治貧的長久之策。當然,目前有少數地方尚未將這些根治貧困的路徑全部打通,存在著體系尚未完整構建和機制尚未有效確立等缺陷,需要在今明兩年著力解決。
産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普遍受到了高度重視,産業開發成效也十分明顯,在貧困農民穩定持久脫貧中發揮最重要的作用,支撐著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特色優勢高效農業,還有旅遊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已經在很多貧困地區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加上資源優勢、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等有利條件,貧困地區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社會上有實力有經驗相關主體到當地興業扶貧,同時,貧困地區的農民創業創新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一個貧困地區開發了一個主導産業,無數的貧困農民跟著一道發展;一個貧困家庭有一個人就近就業,全家收入就有了來源。
不可否認,一些貧困地區構建了産業,但是後續走向市場的問題並沒有全部解決,特別是産銷脫節問題還困擾著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和貧困農民穩定脫貧。一旦産業開發在貧困地區形成可持續脫貧的潛力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的一步還需要讓貧困農民有保障地實現現金收入。近年來,扶貧領域探索了消費扶貧模式,就是動員、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消費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産品及服務,幫助解決貧困農民在實施産業扶貧形成生産能力之後市場銷售難題,從而實現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有效扶貧方式。通過消費扶貧,不僅直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而且有助於促進貧困地區産業發展,拓寬貧困地區農産品銷售渠道,推動貧困地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不斷發展。
除了産業扶貧加消費扶貧形成體系已成為確保貧困農民穩定持久脫貧的有效路徑外,我國還探索出了其他根治貧困良方。易地扶貧搬遷,將貧困農民從不適宜生存、無發展條件的生態脆弱和地質災害易發地區搬出,這是一部分貧困地區為貧困農民徹底擺脫貧困創造有利條件的扶貧明智之舉。針對一部分地區重扶貧搬遷而輕後續幫扶的現實問題,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措施,不僅讓搬遷後的貧困農民有穩定持久的增收來源,還要做好搬遷人口社會融入,引導貧困農民在繼承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逐步接受現代文明、移風易俗。教育扶貧,不僅確保義務教育有效落實,徹底根治貧困代際傳遞,而且還通過支援加強對貧困農民的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增強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本領,推動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
總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加大財政投入、動員全社會更多力量參與扶貧、形成扶貧大格局的基礎上,轉變由幫扶幹部、社會幫扶力量等幫扶實施方簡單地向貧困農民發錢發物的做法,對標每一個貧困人口脫貧,建檔立卡,分析貧困家庭致貧原因,尋找針對性強的有效脫貧方法,激發貧困農民內生脫貧和發展動力,支援培養貧困家庭勤勞脫貧,最大限度避免扶貧帶來的“福利陷阱”弊端,避免出現扶貧“養懶漢”困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解決區域性貧困問題,讓農民有更多的增收機會和提高生活水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