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畝土地入股刺梨園,一年分紅2000多元,在園區務工,每月1000多元。貴州盤州賈西村的任德芳算起增收賬。
3年前,村裏引進刺梨産業,全村人以土地、資金等折價入股。地還是那塊地,如今找到新門路,一個刺梨園帶動年每人平均增收近4000元,村民幹勁更足了。一場“三變”改革,激活“沉睡”的土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穩”是基礎
堅守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係,守住“四個不能”底線
深化農村改革,“穩”是基礎,要把握好變與不變的關係。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是農村最大的政策。歷史經驗和農村改革實踐證明,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契合農業生産特點,不管農業經營體制怎麼創新,家庭經營現在是、將來也是我國農村最基本的經營形式,決不能有絲毫動搖。
截至去年底,全國完成14.8億畝承包地確權登記。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礎上,做好收尾工作,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至農戶手中。此舉有何深意?
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必須始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中央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這給廣大農民吃上“定心丸”。承包地確權頒證,穩定了承包關係,無論是普通農戶還是新型經營主體,都有了穩定的預期,有利於發展農村生産力。
需要強調的是,農村改革必須堅守底線:不管怎麼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産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四個不能”,在新一輪農村改革的背景下,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活”是目標
盤活資源要素,突出扶持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生産經營效率
農村改革千頭萬緒,從何處發力?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農村土地資源盤活利用和優化配置。這些年,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農村“三塊地”改革試點等,蹚出了改革路子。目前“三塊地”改革33個試點縣市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地塊1萬多宗,總價款約257億元,增加了農民土地財産性收入。
實行承包地“三權分置”,是農村改革的一次重大制度創新。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實現了農民集體、承包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土地權利的共用,為促進農村資源要素合理配置、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奠定了制度基礎,讓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煥發出持久活力。
今後經營方式如何創新?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範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
深化農村改革,不是單兵突進,要多要素聯動。今年要在充分總結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基礎上,加強成果應用。試點比較成熟的,比如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要抓緊完善配套制度,在面上推開。
目前,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涉及1000多個縣,去年首次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頒發登記證書。下一步將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各類要素潛能,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
“人”是根本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保持足夠歷史耐心,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農村改革為了農民,更要依靠農民。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是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群體,尊重農民意願,切實保障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産力,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一家一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就是為了讓廣大農民充分享受改革釋放的紅利。另外,農業生産經營規模不是越大越好,推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要把握好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度,應該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産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準提高相適應。
改革不會一蹴而就。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要保持足夠歷史耐心,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和複雜性。各地農村千差萬別,要充分考慮各地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差異,因地制宜推進改革,尤其對涉及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要堅持問題導向、先易後難、積極穩妥推進,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