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區域的環江科技扶貧樣本

發佈時間:2019-02-01 11:40:0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曾馥平 曾昭霞 張浩 段瑞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科技扶貧,精準脫貧,生態産業,喀斯特區,廣西

環江科技扶貧模式面臨問題及新思路

新問題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大政策,是實現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時代使命。日前,環江縣黨委、縣政府印發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2018 年脫貧摘帽總體工作方案》,而要實現 2018 年底之前全縣的全面脫貧任務還很艱巨。目前,環江縣扶貧攻堅及産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水果、核桃等産業發展較快,但收益較慢;香豬、菜牛等産業投資後續乏力;旅遊業等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等。針對這些問題,為了攻克最後的堡壘、打贏扶貧攻堅戰,科研人員應助力環江縣政府,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及美麗鄉村建設,結合扶貧開發生態移民與産業發展,針對貧困戶精準施策,引導貧困人口積極主動參與發展經濟,實現貧困戶與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

新思路

在過去的 20 多年裏,中科院在廣西環江縣開展科技扶貧,在實踐及經驗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得到了推廣。其中,易地扶貧模式被作為廣西全區生態移民的樣板;植被複合經營模式在貴州、雲南等西南喀斯特區域進行了示範與推廣;根據區域特點培育的特色生態産業,極具生態效益,更極大提高了當地農戶的經濟收入,為廣大農戶所青睞。在新形勢下,環江縣的全面脫貧摘帽也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中科院亞熱帶所將繼續在以下兩個方面開展研究與示範,助力環江縣精準脫貧,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美”的美麗環江新名片。

繼續加強精準扶貧模式建設。結合環江縣八大扶貧産業(蔗糖、桑蠶、香豬、菜牛、水果、核桃、林産加工和中草藥)的發展,解決喀斯特石山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問題;對新識別的貧困戶建檔立卡,實施精準扶貧,按照“頭年示範,次年推廣,三年全覆蓋,四年達標”的要求,創新産業扶貧模式;協助環江縣政府整合各級各部門力量,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八大扶貧産業成為貧困戶收入的主要來源。

積極部署科技扶貧項目。通過發展林下種植中藥材,示範推廣廣豆根等中藥材種植、退耕還林還草養牛、環江香豬養殖等一批生態效益好、經濟價值高、見效快扶貧産業項目,使農民每人平均增收 2 000—3 000 元;結合全縣農村污水治理規劃的實施,計劃在全縣每個鄉鎮推廣建立養殖廢棄物和生活污水生態治理,並開展相關技術培訓;結合環江縣産業扶貧調研報告的建議,針對 12 個鄉鎮産業扶貧的項目建議書,積極爭取院內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儘快組織實施,建立示範基地;歡迎兄弟單位研究所、科技人員依據環江縣 12 個鄉鎮産業扶貧項目建議書,根據研究所和研究人員的專業技術優勢,主動爭取和承擔環江縣的産業扶貧任務。

2016 年,全國有 28 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達到退出標準,並於 2017 年陸續退出貧困縣行列。2018 年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貧困縣脫貧摘帽將迎來高峰。環江縣科技扶貧工作將以環江站為依託,動用全所研究力量,聯合所內畜禽健康養殖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一切科技資源,精準施策,重點發力,産業帶動,堅決完成好院提出的環江縣科技扶貧工作目標任務,全力支援環江縣按期脫貧。(作者:曾馥平,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曾昭霞,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張浩,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段瑞,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6  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