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黃河灘區異地遷建的生態扶貧調查

發佈時間:2019-01-25 09:29:35 | 來源:中國環境報 | 作者:李蘭永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生態扶貧,黃河下游,黃河灘區脫貧居民遷建專項方案,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鄉村建設

黃河下游灘區是黃河河道的組成部分,既是黃河行洪、滯洪、沉沙的場所,也是區內群眾生産生活的基本空間。長期以來,山東受汛期洪水淹沒威脅等因素影響,灘區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黃河灘區異地遷建成為解決灘區人民住房的重要舉措,也是灘區生態扶貧的重要方式。

菏澤市是黃河入魯第一市,境內共有黃河灘區面積504平方公里,灘區內居住14.7萬人。灘區自然條件艱苦,基礎設施薄弱,發展能力受限,特別是灘區群眾住房“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

2014年8月22日-23日,菏澤市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聯合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就黃河灘區扶貧開發進行專題調研,形成《關於黃河下游灘區扶貧開發的調研報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絕不能讓灘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2017年,《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

2017年5月15日,菏澤黃河灘區異地遷建工程正式啟動,按照“統一設計、統一招標、統一建設、統一監理、統一驗收”“五個統一”的要求,制定完成了《黃河灘區脫貧居民遷建專項方案》,項目相關工作正在逐步推進。同時,堅持“邊遷建、邊脫貧”,積極引導灘區群眾發展特色養殖、鄉村旅遊、農産品加工等富民産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2018年8月下旬,山東社會科學院調研組調查了菏澤市黃河灘區遷建基本情況,發現了如黃河灘區遷建民政基礎設施沒有納入總體遷建規劃,黃河灘區異地遷建工程任務異常繁重、工期壓力大,黃河灘區異地遷建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並從生態扶貧角度提出黃河灘區異地遷建的對策建議。

調研認為,菏澤市黃河灘區異地遷建工作對黃河灘區人口遷居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一方面,建立新居民點,能夠以現代理念管理和運營鄉村工作;另一方面,原有居民點能夠推平還林,對黃河灘區起到護灘、護堤的生態保護作用。

結合菏澤實際,筆者認為,黃河灘區異地遷建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加快黃河灘區異地遷建為重點,按照灘區遷建要求完成異地遷建各項事務。遵循“統一設計、統一招標、統一建設、統一監理、統一驗收”總要求,堅持品質為先,統籌協調、壓茬推進遷建各項工作。黃河灘區異地遷建共分4類項目,包括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異地扶貧搬遷、遷建村臺建設和居民外遷。建議組建地區性遷建公司,設計遷建社區規劃和民居戶型,編制灘區産業規劃並積極實施。充分調動各方資源,解決好以灘區異地遷建為重點的教育、衛生、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綜合性公共服務。

二是在做好異地遷建工作的同時,帶動灘區人口農業産業升級。加強對吹填淤土、包邊蓋頂和住房品質等工程監理,努力打造百年工程、精品工程。結合黃河灘區資源稟賦及環境承載力,加大對黃河灘區農業産業發展的扶持力度。綜合考慮産業基礎、市場需求、技術支撐等因素,立足實際,大力發展優質雜糧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産業,優化産業佈局,帶動黃河灘區農業産業發展。實現搬遷對象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收入水準明顯上升,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三是吸收全國大河灘區異地遷建經驗,以服務灘區人口為中心,加快新建村臺向美麗鄉村轉化。吸收大河灘區遷建經驗,結合地域實際,做好遷建規劃。切實改善人居環境,確保村臺容貌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健全公共服務,優化教育資源,下沉醫療服務,以領導班子建設引領和激發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促脫貧的內生動力。高標準、嚴要求建好黃河灘區敬老院、農村社區服務中心、農村幸福院,為美麗鄉村建設準備條件。加快黃河灘區整體生態規劃,確保黃河造福人民,為沿黃兩岸創造優越的宜居環境。

作者係山東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員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