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反覆證明,單純的錢袋子鼓起來不能實現穩定脫貧,注重精神扶貧、全方位支援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返貧
脫貧攻堅戰是民生責任,更是政治責任,是相對落後地區第一民生工程,更是我們全面小康路上的頭等大事。為兌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廣西柳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堅持有情、用心、創新,堅持帶著感情和溫度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3年來,累計減貧22.3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初的16.88%降至2018年底的6%。
感情和溫度如何體現?首先要設身處地為貧困群眾謀劃安居樂業、謀劃長遠發展。脫貧攻堅,決不能為了表面成績,搞花拳繡腿。柳州絕大多數建制村沒有集體經濟來源,我們調研後提出分別為每個貧困村、非貧困村注入50萬元和40萬元的啟動資金,並帶頭為貧困村尋找企業合作,去年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均超3萬元。再比如,易地扶貧搬遷難度不小,我們創新地提出了“村民自願、就近易地、集中搬遷、拆舊造田”四原則,把群眾需求和政策標準充分對接,2016、2017年項目實現全部入住,累計搬遷9771戶,去年項目全面竣工,入住率80%以上。
只有開對“藥方”,才能徹底拔掉“窮根”。各區縣的貧困狀況千差萬別,工作不能都照一個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確保幫到點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針對三江侗族自治縣油茶種植範圍廣,但産量低、利潤少的情況,大力推進油茶品改,創新組建品改專業服務隊,實施品改“春風行動”,打造出標準化高效油茶基地。結合融安縣氣候條件及種植歷史,深入推進“半畝金桔助脫貧”項目,種植金桔達14.7萬畝,助力融安金桔享譽全國。充分發揮融水苗族自治縣地理環境,大力開展紫黑香糯的種植推廣,種出的香糯品質高、銷量好、效益佳。結合螺螄粉産業,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田螺、豆角等原材料基地,打造全産業鏈。只有堅持“缺什麼就幫什麼、需要什麼就扶什麼”,才能不斷提升精準脫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確保可持續是檢驗攻堅戰成效的尺規。無論産業升級、生態補償、教育發展都必須注重項目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我們大力推進安置點的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建設,及時解決好入住後存在的困難,讓搬遷戶有歸屬感。堅持以教育斬斷窮根,全面開展“控輟保學”和教育資助工作,2018年勸導2220名兒童重返校園,其中貧困戶子女共391人,實現了義務教育建檔立卡學生“一個不能少”。事實反覆證明,單純的錢袋子鼓起來不能實現穩定脫貧,注重精神扶貧、全方位支援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返貧。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群眾的殷切期盼,也是我們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只有繼續堅持有情、用心、創新,踏踏實實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幹、實幹,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才能兌現承諾,不辱使命。
(作者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