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尚義縣十三號村:“三金”幸福村 最美十三號

發佈時間:2018-12-17 10:10:18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耿建擴 劉建鳳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三金,糧食直補,村民,幸福村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基層行·村莊篇】    

仲冬時節,雪後的十三號村格外靜謐祥和:整潔的街道、獨具地方風情的窯洞賓館、高懸的大紅燈籠,在冬日暖陽和白雪的映襯下,洋溢著和諧、幸福的氣氛。

依託地處大青山腳下、緊靠草原天路西線的優勢,河北省尚義縣南壕塹鎮十三號村緊緊抓住扶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政策機遇,建成了窯洞賓館、屋頂光伏、現代農業三大增收産業,從全縣“最窮最破的村子”一躍成為“最富最美的村子”,走出了一條屬於十三號村村民自己的康莊大道。

抓黨建 壯大集體穩脫貧

“這邊有養殖場,那邊有90多間窯洞、會議室,還有一個四合院,這些都是集體的,光這些固定房産就值2000萬元。”十三號村黨支部書記姜萬河自豪地介紹著村子現在的情況。

十三號村位於大青山森林公園腳下,距縣城僅7公里,轄4個自然村共229戶478人。村民一直以傳統旱田種植和小型散養收入為主,餓肚子、沒學上、缺醫少藥現象長期困擾著村民的生活,導致大量青壯勞力選擇外出謀生。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

為了尋找十三號村的出路,姜萬河先後三次帶領村幹部到內蒙古包頭、河北承德圍場、山西大同等地學習考察,最終確定了實行閒置土地捆綁開發、涉農資金捆綁使用、農村留守人員捆綁配置的“三捆綁”模式,並組建了全市首家農宅合作社,推行村民以地入社、按宅佔股、以股分紅的機制,當年就有38戶村民加入宅基地合作社,集中連片整理閒置宅基地18畝,建成了窯洞53孔,成立了彩色壩頭旅遊開發公司統一經營。

“打捆”資金的準確投放、高效使用,較好地解決了農民脫貧項目難找、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的難題,增加了集體收入,也進一步提升了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村要發展,群眾要脫貧,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支部和不斷壯大的集體經濟。”姜萬河説。

“利用我們十三號村獨特的氣候優勢和地域優勢,我們搞土特産一條龍,從基地到加工,解決村民的就業,今年集體收入達60多萬元。2019年,我們計劃通過窯洞賓館讓村裏有勞動能力的人實現100%就業,集體收入超過100萬元,這是我們村的‘兩個100’奮鬥目標。”説起十三號村的發展,姜萬河胸有成竹。

興産業 村裏農民賺“三金”

“去年我們家分紅拿了2000元,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黨組織。”村民張艾的老伴兒韓春華樸實的話語充滿了感激。

張艾曾經隻身一人在內蒙古漂泊30多年,是姜萬河親自到內蒙古五原縣把他找了回來。張艾用原來的三間老房子入股農宅合作社,住進了村裏統一安置的新房,還學了一門燒烤的手藝,旅遊旺季在農家院打工,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

“宅基地入股分股金、土地流轉收租金、家門口就業掙薪金,這是我們十三號村農民的‘三金’。”姜萬河介紹。

為繼續壯大鄉村旅遊産業,2018年,十三號村擴建窯洞91孔,並配建2000平方米的會議中心和2400平方米的商貿街,預計2019年投入運營後,可實現旅遊收入150多萬元,帶動周邊227戶村民實現增收。

謀規劃 最美鄉村面貌新

為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十三號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建設生態片林3000畝,環村種植松樹、金葉榆等2萬多棵,完成村街道路硬化1.3萬平方米,新建停車場2800平方米、村民文化廣場800平方米,建成網球場、羽毛球場、旱冰場等體育場地。2016年,十三號村入選全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和國家級旅遊扶貧示範村,2017年被評為河北美麗休閒鄉村,窯洞賓館也獲評了“美麗河北·最美特色建築”。

“現在我們村家家都很乾淨,主要是人們從觀念上有了根本的改變。”姜萬河介紹説,十三號村給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提供了街道清潔工、綠化工、酒店服務員等40多個公益崗位。同時,通過鼓勵勞動,也幫助村民們養成了愛護環境和衛生的習慣。

69歲的村民董文亮是村裏的保潔員,今年通過勞動掙了3000元,加上低保、光伏分紅、養老保險、糧食直補等等,年底能收入10000多元。“我是村裏的老黨員,我要帶頭把我們村子的衛生維護好。”

“下一步,我們準備搞一些文化活動,增強村民的凝聚力,促進鄰里關係。同時,制定村規民約,效倣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成立一個養老基金,並鼓勵和帶動外出的兒女贍養留守家中的老人,弘揚傳統美德,讓村民的生活和精神雙脫貧。”對十三號村的未來,姜萬河又有了新的規劃。

(本報記者 耿建擴 本報通訊員 劉建鳳)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