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縣實施黨建“五大工程”助推易地扶貧搬遷

發佈時間:2018-12-13 13:48:13 | 來源:貴州日報 | 作者:錢誠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易地扶貧,正安縣,感恩教育,黨建工作,黨群連心戶

搬出窮山溝 幸福來敲門

——正安縣實施黨建“五大工程”助推易地扶貧搬遷

自從今年6月迎來了3217戶易地扶貧搬遷戶,正安縣瑞濠移民安置點傳出的好事不斷:“黨群連心戶”戶長幫助在工業園區務工的群眾辦理了免費公交卡,大大縮短了務工群眾花費在上下班途中的時間;還未轉接戶口的搬遷戶在服務窗口不僅順利轉接了戶口,還輕鬆辦理了“特惠貸”;原本缺文化、缺技術的群眾,通過參加就業培訓,找到了工作崗位。

在瑞濠移民安置點這個總投資10.26億元、佔地402畝、建設樓棟65棟、搬遷規模達3217戶14834人的遵義市搬遷及建設規模最大的安置點,每天傍晚音樂一響,小區廣場上就輪番上演著時髦的廣場舞,大家載歌載舞,臉上寫滿了喜慶和歡樂。“從窮山溝搬到現在的小區,住房條件改善了,孩子讀書、老人就醫方便了,我和妻子在吉他工業園找到了工作收入穩定,原來擔心的事情現在都沒有了,怎麼能不高興。”搬遷戶梅宗剛喜笑顏開。

搬遷群眾能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正安縣實施的黨建“五大工程”功不可沒。“一線堡壘工程”“黨群連心工程”“服務創新工程”“黨建安居工程”“文明提升工程”聚焦深化服務型黨組織創建,聚焦提升基層組織力,聚焦增強搬遷戶後續發展能力,把黨的建設貫穿于易地扶貧搬遷各方面全過程,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深度貧困特點的黨建扶貧新路。

群眾搬遷到哪,黨組織就建到哪;搬遷群眾在哪,黨員就在哪。針對瑞濠移民安置點搬遷任務重、管理難度大的實際,正安及時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任“雙指揮長”的易地扶貧搬遷指揮部,實行“周例會”制度,第一時間解決問題。並率先成立了正科級事業單位瑞濠移民服務中心,劃轉編制93人專門負責搬遷服務工作,同步申請成立了街道辦,及時建立了1個臨時黨委,組建2個居黨支部,實現了安置點黨的工作全覆蓋,進一步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該縣從搬遷黨員、機關黨員、退休幹部黨員中選擇了宗旨意識強、能力素質強的284名黨員擔任“黨群連心戶”戶長,每位戶長聯繫12戶群眾,根據自身特長和群眾訴求,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導和資金幫扶。“黨群連心戶”戶長還組織群眾參與制定社區公約,使越來越多的群眾自發參與到小區管理、樓棟服務、鄰里互助中來,逐漸形成互融互促、和諧共建的好氛圍。

圍繞群眾所需,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實行“黨建+綜合治理”服務,建立綜合治理服務中心,實施“連心戶長+物業+社工+義工+業主”一體化服務,做好隱患排查、應急處置,加強防火、防盜等安全知識宣傳,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實行“黨建+群團組織”服務,成立了日間照料中心、“四點半學校”等綜合性場所,為移民群眾搭建生活起居綠色通道。與此同時,開展“黨建+社會資本”服務,構建了“政府投資+支部引導+社會資本”融資模式,助推遷企聯姻、遷地融合、千人幫扶工作,幫助2087戶8671人實現穩定脫貧。

為解決搬遷群眾就醫、就學、就業,建立了上下聯動、雙向互濟的黨建工作體系,不僅由安置點黨委牽頭,組建了物業管理中心、服務中心、教育培訓中心,還對市政道路、公共設施進行全方位管理,開展臨時救助、戶口轉接、調解糾紛和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安置點黨支部還與遷出地黨支部聯合組建了臨時辦公室,實行“雙向互動”,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為群眾辦理轉接手續,及時做好低保、醫保、養老保險銜接。建立了勞動力數據庫和就業需求清單,推動勞動力與崗位精準對接,目前,已入住實際勞動力4668人,通過就業培訓促進勞務輸出2579人、縣內就業744人、公益崗位就業36人、自主創業90人。

構築幸福生活離不開精神文明的建設。為此,該縣在安置點建設文體場所17個,組建廣場舞協會、民歌協會、象棋協會等12支文藝隊伍,組織開展“廣場舞大比拼”“夕陽紅大合唱”“主題黨日活動”等文化活動200余場,進一步融洽了鄰里關係,豐富了社區文化。組織有關部門黨支部聯合開展“送文化進移民社區”活動,把農民工維權、尊老愛幼、社交禮儀等知識送到家門口,引導群眾講衛生、講文明、講團結,促進了思想觀念、生活習慣、文明意識的全面轉變。依託新時代市民講習所,開展就業養老、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惠民政策培訓和感恩教育、道德教育宣講,讓群眾知曉“惠”在何處“恩”從何來。隨著安置點精神文明建設的推進,搬遷群眾歸屬感、獲得感的快速建立,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記者 錢誠)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