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脫貧的喀喇沁模式

發佈時間:2018-11-12 17:11:5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作者:白喜輝 張慧玲 李文明 徐永生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貧困戶,錦山鎮,喀喇沁模式

赤峰市喀喇沁旗自從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旗,該旗就走上了漫長的脫貧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聲。喀喇沁旗千百名黨員幹部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與基層幹部群眾一起團結拼搏,奮力攻堅。他們走村入戶,挨門摸排;他們夜以繼日,訪民情、定措施、抓落實;他們莊嚴承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如今,全旗88個貧困村中,已經有38個貧困村“銷號”,全旗貧困發生率降為4.16%。2018年末,全旗計劃脫貧910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2%,將完成“人脫貧、旗摘帽”任務。

是怎樣的一種信念,讓這個旗對脫貧攻堅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是怎樣的一種理念,讓這個旗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得細緻入微?又是怎樣的標準,讓這裡的脫貧攻堅工作形成了喀喇沁模式?

扶持誰?我們要摸清底數

喀喇沁旗總面積3050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街道。總人口35萬,其中農業人口30.8萬,2017年全旗農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205元。

“精準扶貧不能大水漫灌,必須要摸清貧困戶底數,為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打下堅實的基礎。”談起扶貧經驗,喀喇沁旗扶貧辦副主任王寶華頗有心得。

“扶貧幹部多次來我家,問了我們的收入情況,作了記錄,成為初選對象後,又進行了公示公告,然後制定幫扶方案、幫扶計劃,再填寫扶貧手冊。”因病致貧的小牛群鎮小牛群村的貧困戶王興一家經過重重把關核定,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此他家的生活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經過嚴密的甄別篩選,白石臺溝村貧困戶劉子峰也被確定為貧困戶。但是他平時愛喝上兩口,經常醉醺醺的,什麼也幹不成。為了讓他戒掉喝酒的壞習慣,扶貧幹部組織他學習了果樹栽培技術,並安排他到當地鑫泰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照看果樹。已經在山東、河北“見過世面”的他不但告別了酒,還成了當地名氣不小的果樹栽培技術員,生活蒸蒸日上。

在精準識別的過程中,喀喇沁旗堅持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常態化。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先後對扶貧對象進行多輪次大規模全面摸底調查。特別是2017年末,該旗組織了5000多名幹部進村入戶,對全旗161個行政村9.5萬戶進行全面摸底,新識別納入扶貧對象665戶1611人,返貧151戶424人,剔除4936戶16021人。今年,該旗又採取“靶向摸排”的方式,將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由駐村工作做隊、村“兩委”班子及村民代表研判確定的1.2萬戶邊緣戶進行認真細緻地入戶摸排,共查出漏評79戶212人,錯退7戶14人,錯評85戶215人。通過公開透明的動態調整,群眾沒有了異議,基礎工作更加經得起社會檢驗。

與此同時,喀喇沁旗還將脫貧工作做得更為細緻。喀喇沁旗雖然不是深度貧困地區,但是把貧困發生率在5%以上的4個貧困鄉鎮、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的18個貧困村確定為重點貧困地區,把摸排出的286戶確定為深度貧困戶,重點向這些地區和貧困人口聚焦發力,堅決不讓一個貧困人口在小康路上掉隊。

誰來扶?扶貧幹部一馬當先

2018年5月,赤峰市扶貧辦綜合科科長姚志強被派駐到喀喇沁旗錦山鎮,作為扶貧攻堅推進組長、錦山鎮黨委副書記,他第一時間帶領市扶貧辦的幹部們在當地駐村工作隊的協助下全面入戶了解情況。

雖然單位包聯了錦山鎮上灣子村,但是為了能更準確地指導、了解全鎮的扶貧攻堅情況,他吃在村、住在鎮,僅僅用了兩周的時間就跑遍全鎮13個行政村,到了每個村他都與駐村工作隊細緻全面地了解工作、入戶查看。

姚志強在西溝村包聯了三戶貧困戶。作為包聯幹部,本身並沒有硬任務硬指標,但是他多次入戶了解,與這3戶建立了親情、友情。不但冒雨給貧困戶送去700隻雞雛,還去醫院看望住院的貧困戶。

像姚志強一樣,全旗有462名幹部被派駐到各行政村開展扶貧工作。這是喀喇沁旗以脫貧摘帽的決心打造的4支脫貧攻堅的隊伍之一。

首先是幫扶幹部隊伍,共3920名幹部 結對幫扶所有 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幫扶率100%。再者是村“兩委”班子,對脫貧攻堅開展不利的村官,將會被扣除全年績效報酬,並會被通報批評或被給予黨政紀處分,嚴重的還會被辭退。最後是打造一支專業健康扶貧隊伍,安排了621名旗鄉村三級醫師組成4個旗級簽約服務團隊,專門開展重病大病隨訪、就醫用藥指導等工作。■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  這幾支隊伍構成了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核心力量。

“我們的主要責任是激發貧困群眾改變貧困落後面貌的幹勁和決心。”姚志強説,只要是貧困戶,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産業的,我們都支援。

“拿錦山鎮來説,鎮裏派的包扶工作隊,全部是網格化管理。由鎮幹部擔任網格長,負責統計資訊等任務,每個月遍訪1次網格內的農戶,走訪轄區3次十類人員,網格員每個月也要走訪3次聯繫的農戶。”錦山鎮分管扶貧的副鎮長黃鳳峰説,網格化管理,有助於及時了解貧困戶的吃穿住教育健康等一系列情況。

怎麼扶?産業發展是關鍵

5年前,山清水秀的西橋鎮雷營子村還有點“土”——土路、土房,名不見經傳。誰能想到幾年後的它竟然成為了人們逃離大都市、尋找心靈歸宿的桃花源?

早在2014年剛開始搞基礎建設的時候,有人説開農家院,老百姓都樂。“啥是農家院?”“飯店。”“一年也沒下過幾次館子,開啥?”

儘管如此,當年還是有6戶敢於“吃螃蟹”的人開了簡單的農家院。政府給每戶補貼1.5萬元,當年這6戶每戶的收入1萬多元。

就這樣,2015年農家院達到了12戶,2016年達到25戶。今年有39戶,每戶的投入就在30多萬元,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農家院,而是格調優雅的民宿了。

2017年末,村裏成立了好客雷營子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村民以資金、林地或荒山入股,今年末每人分紅1000多元。

如今,全村164戶都加入到了喀喇沁旗雷營子農業旅遊觀光合作社。全村貧困戶31戶67人,已經脫貧11戶23人。

貧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解決貧困要結合貧困人口自身狀況和致貧原因制定相應的扶持措施,該旗把産業扶貧作為解決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不返貧問題的重要保障。

和雷營子不同,小牛群鎮小牛群村依託當地的內蒙古連盛畜禽養殖有限公司,帶動貧困戶脫貧。

內蒙古連盛畜禽養殖有限公司有員工188人,其中有53個是當地貧困戶,每人每月工資2700元錢。除了直接在企業務工,依靠扶強帶弱機制參加合作社的94戶201人已經穩定脫貧。

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該旗根據個人意願,實施設施農業、養殖業、鄉村旅遊等6大類17種功能表式扶貧,為每個貧困人口安排7000元産業發展週轉金,由群眾自主選擇産業項目逐步構建起小規模、大群體、成産業的産業扶貧格局。今年有9700人有自主發展意願,在給予7000元補貼基礎上,每人再補貼4000元産業發展鞏固提高資金和每戶最高5萬元的貼息貸款。

針對弱勞力,實施“扶強帶貧”,扶持129家農村合作社和專業種養大戶,與貧困人口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其通過參與生産、勞務用工等融入産業發展,既增收入也帶技能,實現産業壯大和群眾增收雙贏。

針對無勞動能力人口,把資産性收益扶貧作為補充路徑,通過代種代養、入股分紅等方式獲得收益。

如今,喀喇沁旗的産業扶貧共帶動23221名貧困人口增收,7563人正常脫貧。

扶不好怎麼辦?督察組護航脫貧攻堅

為進一步推進全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搜尋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短板,有的放矢,靶向施策,為全旗脫貧摘帽創造堅實基礎,喀喇沁旗自7月16日開始,由該旗紀委監委聯合旗委組織部、旗扶貧辦等單位組成5個督察檢查組,對全旗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細緻督查,通過深入一線、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把脈問診,為脫貧攻堅護航。

“督察組重點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衝刺階段任務分解落實、漏評錯退、小黑屋治理檔案建設管理、駐村工作隊及第一書記工作、群眾滿意度等方面對全旗11個鄉鎮、街道連續開展了2輪拉網式、地毯式督查檢查。”姚志強説。

喀旗自實施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堅持強化資金投入,嚴格資金管理使用,確保扶貧資金花到刀刃上,錢有所用,用有所值。工作中,督察組堅持以金融扶貧、扶貧資金使用為重點,強化資金管理使用,使“扶貧資金”落到實處,確保金融扶貧“真扶貧,扶真貧”的杠桿效應不斷凸顯。

截至目前,督察組共走訪全旗103個村11493戶,累計發現問題1393條。

除了發現問題,督察組還對扶貧工作中發現的好做法、好經驗及時進行挖掘,如錦山鎮實行脫貧攻堅網格化管理,小牛群鎮蘑菇場村舉辦“人居環境整潔一最美庭院”示範戶評比活動等。實踐證明,通過督查,強化了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考核指導,為脫貧攻堅長遠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