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扶貧之花開遍涼山 詮釋新時代精準扶貧要義

發佈時間:2018-11-01 15:44:54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吳曉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惠農政策,網路覆蓋,網路知識,扶貧工作,網路遠端教育

新華網成都10月31日電(吳曉)“你們村是不是剛通網?”——網民們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資訊獲得滯後。然而,這樣一句調侃,卻是一些地區的真實寫照。

“我們先打開微信,點擊通話按鈕可以發送語音,打開表情選項可以發送表情包……”臺上,老師仔細講述著如何使用即時通訊工具,講台下是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這一幕發生在四川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洛果村的農民網校上,運用社交軟體溝通、聊天,這種看來稀鬆平常的操作,在大涼山深處卻需要從頭教起。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幾十年前,涼山實現了從奴隸制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一步跨千年的時代飛躍。今天,網際網路正在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網路扶貧“五大工程”之花開遍彝區,推動涼山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不斷跨越,為中國脫貧奔康事業注入不竭動能。

農村觸網 彌補大山深處的“數字鴻溝”

當前,網際網路發展日新月異,全面融入人們的生産生活,也為消除貧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徑。

  農民網校的老師正在教授社交軟體使用方法。新華網吳曉攝

“貧困群眾可以在家裏通過網路了解黨的惠民惠農政策,學習各種種植和養殖技術。”洛果村第一書記劉維介紹道。劉維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洛果村農民網校的校長。

今年8月,在四川省網信辦和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四川分行的支援下,四川省第一家農民網校在洛果村誕生。據劉維介紹,網校採取集中培訓、定點教學、到府服務、公益輔導等方式,對村民進行手機、電腦、網路等基礎知識培訓,提供網路行銷、網際網路+金融、網路宣講等服務。網校至今已開展11期,最“資深”的學員年紀高達76歲。

就在農民網校的“大學員”補課網路知識時,五道箐鄉中心校三年一班的學生正通過遠端教育系統與西昌二小的孩子合唱歌曲《童年》。“我希望能成為一名老師,培養更多的學生成為祖國的棟樑,為中國獻一份力量。”該校學生土比有歪介紹自己未來的理想,表示要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和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越接近教育,越阻斷貧困。教育是消除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據悉,學校近年來通過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學而思等專業公司的合作,加大遠端教育平臺建設。通過網路遠端教育,貧困山區的師生能夠暢享優質的教育資源,近距離感觸外面的精彩世界,激發他們勤學善思,好學不倦。

  五道箐鄉中心校遠端教育課堂。新華網吳曉攝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涼山州已實現行政村網路覆蓋率100%,自然村網路覆蓋率80%,全州城鄉及重點區域無線高速寬頻全覆蓋。網路知識教育正逐漸彌補大山深處的“數字鴻溝”,網路成為了連接山裏和山外的橋梁。

網企進山 續寫“彝海結盟”新篇章

如果説“村網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網路扶貧行動計劃的發令槍,近日舉行的一場集中簽約幫扶則吹響了“讓網路為涼山插上脫貧翅膀”的集結號。

10月25日,全國深度貧困地區網路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暨網路扶貧涼山行活動在涼山西昌市舉行。會議現場,40家網信企業與涼山州及17個縣市達成62個幫扶項目。項目協議明確了幫扶的具體目標和務實舉措,涵蓋網路覆蓋、農特産品線上銷售、遠端教育、遠端醫療、電商培訓、網路公益等方面,著力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片片蔬果大棚一眼望不到頭,大棚內的草莓苗綠意盎然。五道箐鄉大棚蔬菜生産基地于去年9月正式開始使用,佔地約300畝。基地的建成改變了以前傳統的種植模式,提高了産出和效益。據悉,該大棚基地同時也是中國電信天虎雲商電商平臺的線下直供基地,目前,大棚種植的巧克力草莓已通過天虎雲商開啟了網路預售,已接到100余單。

近幾年來,大涼山的農産品正乘著國家電子商務發展的風帆飛出大山,成為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快速通道,農村電子商務正在把世界帶進村裏,把鄉村推向世界。

  五道箐鄉大棚蔬菜生産基地附近的“電商進村”廣告牌。新華網吳曉攝

網路帶來的不僅是銷售渠道的拓展,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引入也實現了農業的智慧化管理。“基地的生産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中國電信的物聯網技術在遠端實現土壤、空氣環境、病蟲害監控及農産品二維碼追溯等管理。”據中國電信涼山分公司政企客戶部項目總監胡磊介紹,這樣做能實現最大限度節本增效,生産出讓消費者更放心、更滿意的綠色産品。

農藥殘留一直是餐桌上的一大隱患。“‘網際網路+農業’能夠實現農藥生産、銷售與使用的全程可追溯。”四川科庫科技有限公司“優農幫”惠農平臺也是與涼山簽訂幫扶協議的企業之一。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5年內助力普格縣實現農業現代化。

83年前,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北上先遣隊司令劉伯承同彝族首領小葉丹舉行“彝海結盟”,保證了中國工農紅軍順利通過涼山;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網信企業齊聚涼山對口幫扶,在名為脫貧攻堅的“長征”中續寫“彝海結盟”新篇章。

網路扶貧 詮釋新時代精準扶貧要義

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精準扶貧,就是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扶持,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身上、真正用在貧困地區。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深水期,距離2020年底只有不到800天,能否啃下涼山這塊深度貧困的“硬骨頭”,是四川必須回答的時代考題。

而網路扶貧,就是精準扶貧在曾經“網際網路缺位”的地區落地的那把鑰匙。

  “幸福不會從天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新華網吳曉攝

四川在網路扶貧工作中,大力拓展網路覆蓋,深入推進農村地區提速降費,堅持普惠降費與精準降費相結合,為每個貧困用戶減少支出約2000元;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為抓手,探索“電商+”新模式,創造就業崗位21.95萬個,紅利惠及貧困縣鄉村人口1675萬;加大貧困地區資訊化設備投入,為45個深度貧因縣項目學校班級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數字教育資源,對230多萬農村青壯年、返鄉農民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通過實施網路設施、移動終端、資訊內容、電商平臺、公共服務“五大工程”,涼山網路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4年至2017年,共減貧46萬人、退出貧困村954個,今年計劃減貧20.7萬人、退出貧困村500個。

讓貧困地區群眾搭上資訊化的高速列車、沐浴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春風,提升他們的網路素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便是新時代下精準扶貧要義的有力詮釋,也是落實“堅持共用發展,著力增進人民幸福”要求的重大舉措。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