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全面小康”的脫貧答卷——湖南精準扶貧5年紀事

發佈時間:2018-10-29 13:21:57 | 來源:湖南日報 | 作者:奉永成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全面小康,答卷,紀事,湖南,5年

書寫“全面小康”的脫貧答卷——湖南精準扶貧5年紀事_新華網_湖南新聞

湖南日報記者 奉永成

濃濃的秋意裏,花垣縣十八洞村在收穫了黃心獼猴桃後,又開始採摘更優質的紅心獼猴桃,準備上市。10月25日,村黨支部書記龍書伍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條貸款租地種獼猴桃的路子選準了,基地今年進入豐果期,銷售不愁,村裏脫貧後,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廣了。

前不久,“決勝2020——脫貧攻堅展”在北京舉行,花垣縣十八洞村以精準扶貧首倡地為主題參展。參加了這次活動的龍書伍説,展覽吸引了一撥又一撥觀眾,大家紛紛稱讚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經驗和村裏發生的巨大變化。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從此,中國扶貧進入精準扶貧新時代。

十八洞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我省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生動縮影。開展精準扶貧的5年裏,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砥礪前行,攻堅克難,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的脫貧答卷:551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14個縣(市、區)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由13.43%降至3.86%。

率先垂范

——一級幹給一級看

10月23日,省委書記杜家毫在長沙主持召開2018年度計劃摘帽貧困縣縣委書記座談會,再次聚焦全省精準扶貧。他要求今年要完成脫貧摘帽任務的18個縣(市、區)強化責任擔當,繼續保持韌勁和定力,嚴格對標對表,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順利摘帽。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抓好脫貧攻堅工作,首先從領導幹部做起。省委書記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走遍了武陵山區、羅霄山區的湖南貧困縣市,深入鄉村田野,與貧困群眾探討脫貧之策。並帶頭開展“三走訪、三簽字”活動,多次主持召開省扶貧領導小組會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堅定信心和決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湖南出臺了《省級領導同志聯繫指導貧困縣脫貧攻堅主要職責》《市縣黨政正職脫貧攻堅問責規定(試行)》等文件。領導幹部深入貧困地區調研指導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形成常態。

去年,省級領導按照分工要求推進工作落實,僅帶隊開展常態化督查就達70余次;今年,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實行省委書記、省長“雙組長”制,並新增13個省直部門為成員單位。

今年4月,包括省委常委在內的20名省領導,認領了一項“特殊任務”:開展“深入貧困地區解決群眾問題”的專題調研。這20名悄悄走進貧困農家的“不速之客”,帶著問題進村,懷著感情敲門,揣著建議出村。

5年來,省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一級幹給一級看。省市縣鄉村五級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狀,挂起作戰圖,出現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生動局面。

去年早春時節,12個擬脫貧摘帽縣(市區)向省委、省政府立下“軍令狀”,今年經省政府批復同意,12個縣(市區)順利脫貧摘帽;今年,18個計劃脫貧摘帽的縣(市區)同樣立下“軍令狀”,眼下,他們正在發奮努力,迎接即將到來的脫貧“大考”。

緊扣精準

——掀起攻堅大會戰

我省把“精準識貧”作為精準扶貧的“奠基石”,制定下發《全省貧困村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出臺建檔立卡動態調整工作方案和動態管理辦法,逐村逐戶開展建檔立卡集中清理工作,全面提升建檔立卡數據品質。持續推進“一進二訪”、脫貧攻堅突出問題集中整改,將扶持對象瞄得更準。

按照“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要求,出臺《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考核評估把關更嚴。

以“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為總要求,出臺《關於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決定實施“脫貧攻堅七大行動”“七大扶貧工程”;同時,構建了以“1+10+17”(1個目標指南、10個保障機制、17個實施方案)為主的精準扶貧政策支撐體系,掀起攻堅大會戰。

自精準扶貧開展以來,全省63萬名黨員幹部與貧困對象“結親”,實現了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村村都有幫扶工作隊,全省8000個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

精準扶貧,要求扶貧方式 “精準滴灌”。資金成了“精準滴灌”的重要“水源”。

多渠道整合資金,我省打出財政扶貧“組合拳”。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逐年增加,2015年,省級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2億元, 到2017年,省級安排財政扶貧資金達33.74億元。今年,中央和省共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近85億元。

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中需要重點攻克的堡壘,是“硬仗中的硬仗”。我省將武陵山片區確定為深度貧困地區的主體區域。

如何打贏這場“硬仗”?省委、省政府目標明確,路線精準。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被寫入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出臺了《湖南省關於支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制定了農村電商扶貧、鄉村旅遊扶貧等一系列政策。

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舉措,“靶”向施策,精準到人,貧困地區的面貌大為改變。

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里程12000多公里,貧困地區全面融入全省4小時經濟圈;完成7000多個貧困村的電網改造,供電能力、供電品質有效提升;興建各類供水工程3000余處,解決了700多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貧困村光網通達率和4G網路有效覆蓋率分別達到了83.6%、93.75%,為電商扶貧打下堅實基礎。

創新機制

——首倡之地的首創之為

秋日的瀘溪縣合水鎮罩子坪村層林盡染,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村民們臉上。今年,村裏的萬畝油茶林迎來豐收,參與種植油茶的470戶貧困村民,戶均可增收上萬元。

罩子坪村的豐收,得益於我省探索的“四跟四走”(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窮人跟著産業項目走,産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産業扶貧模式。

斬窮根,發展産業是根本。我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四跟四走”産業扶貧模式。2016年9月,全國産業扶貧工作現場會在湖南召開, 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扶貧辦的同志深入我省産業扶貧示範點觀摩學習。

首倡之地,首創之為。

在精準扶貧的征程中,我省不斷創新機制,探索出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制定下發《全省貧困村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方案》,為全國第一個出臺精準識別方案的省份。

在全國率先推出“財銀保”,撬動扶貧産業貸款,覆蓋51個貧困縣;率先探索“無抵押、無擔保、財政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模式,以金融活水“滴灌”貧困戶。省裏賦予貧困縣整合使用涉農資金的自主權,近3年,51個貧困縣共統籌整合涉農資金437億元。

建立勞務協作“三張清單”(任務清單、穩崗清單、責任清單)和全國首個貧困勞動力勞務協作市場。探索勞務協作脫貧模式,被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作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向全國推介。

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開展“萬企幫萬村”“村企共建”活動,啟動實施“我想有個家”安居工程公益募捐活動。全國“網際網路+”社會扶貧現場會在湖南召開,各路電商對湖南貧困地區名優特農産品的“行銷現象”,引起極大關注。

釋放紅利

——內生動力激發無窮民力

“我申請提前脫貧!”

今年7月至9月,新晃侗族自治縣魚市鎮華南村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陸續遞交了申請書,自願提前脫貧。

貧困戶這頂“帽子”,以前不少村民搶著戴,現在不少地方,達到出列標準的貧困戶,主動申請摘帽。華南村9戶貧困戶的這一舉動,折射出的,是我省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精準扶貧顯著成效。

安居才能樂業。為讓貧困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我省出臺易地扶貧搬遷建設模式優化調整意見,預計到今年底,全省“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72萬人的總目標將提前完成。

出臺“三提高、兩補貼、一減免、一兜底”特惠政策。貧困群眾醫保報銷比例大幅提高,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大病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提到90%以上,特困人員個人繳費部分全額補貼。“病根”不再變“窮根”。

下發《湖南省“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脫貧工作實施方案》。去年,社會保障兜底對象月每人平均補助提高至268元,標準大幅提高。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近年來,全省通過“三幫一”行動勸返輟學學生,基本實現了建檔立卡家庭子女能返盡返;提高“雨露計劃”和普通高中特困學生資助標準,建檔立卡家庭子女應助盡助;加強技能培訓,幫助貧困家庭“兩後生”和勞動力,接受職業學歷教育或職業技能培訓,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我省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不斷釋放政策紅利,激發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

今年32歲的義旭曾是江永縣上江圩鎮葛覃村有名的“懶漢”。“窮,是暫時的;失去奮鬥的信心,才是最可怕的。”在扶貧工作隊的開導下,義旭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被全面激發。2015年,他申請8萬元創業貸款辦起養牛場,如今,養牛場達到了300頭的存欄規模,不僅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還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這樣的例子,在貧困鄉村比比皆是。

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為標誌,我省進入貧困群眾增收最快、最有獲得感的時期。全省貧困人口減少至2017年底的216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3.86%,51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9268元。

精準扶貧,風起苗寨;決戰決勝,任重道遠。意氣風發的湖南人民,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奮力奔跑。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