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産業精準扶貧規劃成全國典範
針對廣西普遍存在的部分地方缺少産業支撐、扶貧産業覆蓋面小、組織化程度較低、産業可持續性不強的問題,我區農業部門提出縣級發展“5+2”、村級發展“3+1”特色主導産業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産業精準扶貧新路子。10月17日,國家農業農村部在2018年全國扶貧日産業扶貧論壇上發佈全國産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典型,廣西縣級“5+2”和村級“3+1”産業精準扶貧規劃位居第一。
指導遴選特色産業,加快全區特色産業發展。引導全區105個有扶貧任務縣和全區5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參照自治區下發的特色産業目錄,遴選確定“5+2”個特色産業,縣內的貧困村要遴選確定“3+1”個以內的特色産業。其中,有扶貧任務縣的“5”和貧困村的“3”確定後,在脫貧攻堅期內原則上不能調整;縣級的“2”和村級的“1”每年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1次調整。
全區各地發展“5+2”特色産業,有效推動了特色産業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區貧困地區新增果樹種植面積達20萬畝,水果産量增加15萬噸。2018貧困縣春種中藥材種植面積佔全區的68.62%。建設稻漁生態綜合種養示範基地50多個,稻漁種養面積同比增加50%,貧困群眾每人每年稻漁增收可達1000元以上。
實施以獎代補,全區産業覆蓋率大幅提高。制定實施特色産業以獎代補政策,提高貧困地區特色産業覆蓋率。據統計,目前全區54個貧困縣特色主導産業覆蓋貧困戶777577戶,較2017年的651046戶,增17.4%。目前全區105個有扶貧任務縣“5+2”特色産業平均覆蓋率達77.96%,其中,覆蓋率大於90%的縣有16個;特色産業覆蓋率在80%—90%間的縣有47個。
推廣帶貧減貧機制,完善産業利益聯結機制。出臺《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鼓勵各地支援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託管、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牲畜托養、産銷對接、土地經營權股份合作等方式,與貧困村、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至今年8月,全區5382個貧困村(包括新增的深度貧困村)中已有新型經營主體的貧困村5032個、已有産業基地覆蓋的貧困村4462個。
強化農産品加工職能,扶貧産業鏈條有效延長。至今年8月底,全區有農産品加工企業5.7萬多家,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1900多家,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6%。同時,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全區種植業的70個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中有39個産品來自貧困縣,佔總數的55.71%。今年上半年,我區農業領域新引進區外境內農業項目191個,總投資227.88億元,同比增長16%。積極對接粵桂産業協作,今年上半年到桂投資的廣東企業有113家,實施産業扶貧項目69個,實際投資額160.3億元,帶動貧困人口脫貧8995人。 (原文編輯:韋繼川 作者:陳靜 賀亮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