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精準幫扶措施提升産業扶貧品質

發佈時間:2018-10-18 09:49:27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劉晨曦

關鍵詞:裸燕麥,貧困縣域,胚芽米,微商,優質栽培技術

編者按:10月17日,在全國第5個扶貧日到來之際,2018年扶貧日産業扶貧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以“落實精準幫扶措施,提升産業扶貧品質”為主題,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以及農業農村部牽頭制定的《關於實施産業扶貧三年攻堅行動的意見》,研討交流産業扶貧的好經驗好做法,分析當前産業扶貧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強化産業扶貧到村到戶到人精準幫扶舉措,提升産業扶貧、精準脫貧品質,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支撐。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余欣榮出席論壇,國務院扶貧辦開髮指導司副司長楊瑞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馬賤陽、甘肅省農牧廳總經濟師梁仲科等出席論壇併發言。現將本次論壇部分發言進行摘編——

擔起産業扶貧重任

國務院扶貧辦開髮指導司副司長楊瑞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産業扶貧,今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要堅持開髮式扶貧和保障式扶貧相統籌,把開髮式扶貧作為脫貧基本途徑,造血輸血協同,進一步加大産業扶貧力度。為做好産業扶貧工作,國務院扶貧辦與農業農村部正在研究起草産業扶貧的意見,進一步規範化細化産業扶貧機制。

加強指導,建立減貧帶貧機制。産業扶貧重點是貧困人口的參與,要切實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和生産技能,激發貧困人口內升動力,提高産業化組織程度。在發展産業方面要結合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持之以恒發展,不搞盲目跟風。

突出重點,做好深度貧困地區産業扶貧工作。深度貧困地區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點難點,做好深度貧困地區産業扶貧工作,不僅有利於加快當地脫貧攻堅進程,而且有利於當地群眾融入現代文明,有利於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國務院扶貧辦將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支援深度貧困地區做好産業扶貧工作,各地也要統籌資源,做好本區域的深度貧困地區産業扶貧工作,助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遵循市場規律,切實防範風險。産業扶貧一定要做足風險研判這篇大文章,對産業發展的事前、事中、事後存在的風險。國務院扶貧辦和農業農村部將組織專家指導各地開展産業扶貧風險評估工作,並從中央層面制定技術援助、行銷幫扶、企業帶動、金融支援等風險防範的辦法和措施。

及時總結經驗,展示産業扶貧成果。産業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各地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産業扶貧案例。國務院扶貧辦將繼續召開現場觀摩會、項目推進會以及經驗交流會等形式,指導貧困地區積極落實産業扶貧的各項特惠支援政策,為産業扶貧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全力做好金融扶貧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馬賤陽

如何做好産業扶貧這篇文章?我們作為金融部門,一直倡導金融政策如何更好服務扶貧産業,從過去單打獨鬥到怎麼帶動大家抱團發展。

專門設立了扶貧再貸款。2016年3月,人民銀行設立扶貧再貸款,對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和411個省級貧困縣,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優惠的利率。截至2018年9末,扶貧再貸款累計發放3000多億元,餘額1569億元。

出臺專門信貸政策措施。《關於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精準對接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金融服務需求,推動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到村到戶到人;關於金融支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意見》,新增金融資金優先滿足深度貧困地區;《關於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要點為“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等等。

完善金融扶貧組織體系。大中型商業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目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已分別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優化服務網路,進一步下沉金融服務重心,加大涉農信貸投入。

易地扶貧搬遷金融服務。人民銀行制定出臺易地扶貧搬遷信貸資金籌措和銜接投放等政策,創新易地扶貧搬遷專項金融債,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通過發行專項金融債券籌易地扶貧搬遷貸款集資金,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向省級投融資主體發放長期貸款,中央財政對貸款給予90%的貼息。2018年6月,聯合財政部等印發《關於調整規範易地扶貧搬遷融資方式的通知》,將易地扶貧扶貧搬遷中的專項建設基金和易地扶貧搬遷貸款資金統一調整為發行地方債券籌集。截至8月末,兩家行累計發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2288億元。

以政策體系保扶貧品質

甘肅省農牧廳總經濟師梁仲科

今年以來,甘肅省把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構築政策支援體系、風險防範體系、工作落實體系,努力提升産業扶貧工作品質。

構築政策支援體系。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産業扶貧政策支援體系。突出産業精準到戶,截至9月底,75個貧困縣已經到位到戶産業扶持資金59.02億元,受益貧困戶66萬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今年全省貧困縣已新引進或組建農業龍頭企業158家,累計達到1648家,已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862個,實現了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全覆蓋。

構建風險防範體系。出臺了《甘肅省2018-2020年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積極構建“中央補貼險種、省級補貼險種、市縣補貼險種”相互補充的風險保障體系。增加保險品種,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在繼續開辦現有的10個中央補貼品種和蘋果、中藥材2個省級補貼品種的同時,新增開辦了肉牛、肉羊、高原夏菜等6個省級補貼品種,推進提標降費。將馬鈴薯、玉米、青稞、棉花、冬小麥5個中央補貼品種保額從平均400元上調為520元,保險費率平均下降2個百分點,並從2019年起將貧困戶的保費分攤比例全部調減為10%。同時,開發了保險扶貧專屬産品“甘肅省種養産業綜合保險”,為貧困戶種養産業提供所有功能表式保險,對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動物疫病、植物病蟲害、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造成貧困戶種養産業損失的風險全部予以保障。此外,還積極開展市場對接,防止出現産品賣難。

健全工作落實責任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印發《農牧廳産業扶貧工作責任清單》,形成了産業扶貧“六個一”領導包抓責任工作機制。積極抓點示範,每個産業打造綜合示範點(縣),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和産業扶貧模式。

形成電商扶貧的“點線面體”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方建生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發佈了農村戰略,推出農村淘寶項目,經過三年,淘寶項目已經形成了1100人的業務團隊,覆蓋了全國29個省800多個縣,擁有3萬個村級服務站和近6萬人的鄉村服務隊伍。

2017年12月1日,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率領阿里巴巴合夥人啟動了“阿里巴巴脫貧基金”,2018年初,集團啟動了電商脫貧戰略,圍繞“將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産品賣出去”這個核心,集中上行力量和優質資源,把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産品賣向全國。

半年多來,阿裏在電商脫貧上已經形成了“點(10個脫貧樣板縣)、線(100個農業産業鏈)、面(1000個興農扶貧站)、體(1個阿裏經濟體)”的佈局和實踐。“點”主要指設立的電商脫貧樣板縣。年初時首選了10個深度貧困縣域,集中集團的業務力量和優勢資源,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把優質農産品賣向全國。首批試點縣域的巴楚香瓜、元陽紅米、金寨獼猴桃等十個“優品”脫穎而出。“線”主要是圍繞貧困縣域的農業産業鏈建設。推出了“農業品牌成長計劃”,打造100個農業品牌。“面”主要是指打造的“興農扶貧頻道”。2017年8月,上線了“興農扶貧頻道”,該頻道在阿里巴巴平臺上設有3個專享入口,是目前流量最大、品質最優的專屬扶貧頻道。目前興農扶貧項目已經覆蓋15個省,開通了326個政府官方品牌站。“體”主要指背靠阿里巴巴整個電商經濟體。2016年在阿裏零售平臺上的農産品銷售額逐漸形成了全平臺、全渠道的農産品電商體系的格局。

“將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産品賣出去”,在9月份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期間阿里巴巴平臺合計完成農産品銷售超3億件,總成交額超過90億元,活動覆蓋570余個國家級貧困縣,44個貧困縣農産品成交過100萬。

聯村“三變

”促“三農”

貴州省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示範園發起人陶正學

貴州省盤州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示範園區自2012年啟動建設以來,帶領村民探索和實踐以土地、資金、技術等入股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和休閒觀光旅遊産業的農村“三變”發展模式,在産業鏈上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機制,帶動核心區8個村11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962人全部脫貧。

盤活存量帶動增收。從2012年開始,按農戶以土地和資金入股參與合作社經營的發展新模式,形成了“三變”改革的扶貧新途徑。採取“公司+合作社+村委+農戶”的模式,最大限度盤活可變資源、激活入股鏈條,不斷拓寬群眾的增收路徑。先後將核心區8個村的10.68萬畝生態林、濕地、水面、耕地等自然資源進行量化,變成村集體和農戶持有的資産股權。

整合資源抱團推進。在核心區8村,採取“1+8”的模式,以舍烹村為核心,聯合周邊7個村黨支部和1個園區企業黨支部共同組建了六盤水市第一家聯村黨委。依託聯村黨委,整合了8個村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成立了娘娘山聯村駐村工作隊,實現駐村扶貧資源的有效整合、精準利用、科學配置。按照“1+8”的産業合作模式,發展刺梨、獼猴桃等特色農業産業2.18萬畝,覆蓋農戶2950戶8875人。

依託優勢創新發展。不斷向市場借勢,積極引進盤州旅遊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盤州農林投公司入駐,與盤州宏財公司深度合作,打造農業産業更旺、旅遊功能更優、服務品質更好、帶動能力更強的大健康鄉村旅遊度假目的地;不斷向改革借力,結合盤州“211”(即1家金融機構和1家平臺公司整合不低於1億元資金,幫扶1個鄉鎮實施項目産業)扶貧模式,與盤州旅文投公司合作,整合資金1.2億元建設“三變”商業街,將帶動973戶貧困戶穩定增收,實現轄區內貧困人口“三變”入股全覆蓋。

科技助推攀枝花芒果發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熱科院在四川攀枝花圍繞科技支撐芒果産業發展開展了深入系統的工作,促進當地芒果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形成了我國“緯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質優異”的芒果産業帶,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

芒果産業規模快速擴大。目前,攀枝花芒果種植面積已達到34萬畝,年産量高達13萬噸,比上世紀90年代分別增長了34倍和187倍,從原來的零星種植發展為現在的全市44個鄉鎮中有38個鄉鎮種植芒果,形成了十大芒果生産片區。攀枝花的芒果産業輻射到了周邊地區,形成50多萬畝的金沙江幹熱河谷晚熟芒果優勢産業帶,使我國芒果鮮果供應期從原來的8月份延長到11月份,改善了我國芒果鮮果的供應結構。

芒果産業技術水準持續提升。芒果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芒果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中晚熟優良品種達到77%以上;研發推廣了晚熟品種豐産優質栽培技術模式,解決了芒果生産“大小年”,實現了連年豐産穩産,單産水準比2011年提高近3倍,畝産最高達3000公斤;商品果率從2011年的60%提升到現在的90%;創建了芒果標準化生産示範園13個,其中6個獲得農業農村部認證;建成了百畝以上的科技示範園22個,芒果科技示範村3個,實現了芒果産業的區域化、良種化、標準化。

當地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7年,全市芒果種植農戶約5萬戶,初步具備家庭農場適度規模條件的芒果種植大戶約200家,總産值達35億元,芒果成為攀枝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作物和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以仁和區大龍潭鄉混撒拉彝族村為例,該村在沒有種植芒果前,村民只懂種菜養豬,是全市最貧困的彝族村之一。

特色當家産業成脫貧門路

湖南永順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陳海波

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推動扶貧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帶動全縣90%以上貧困人口增收。

選準當家産業。以打造“山地生態糧倉”為目標,圍繞“園、社、水、企、路”配套,發展油茶、優質稻、柑橘等九大特色産業扶貧基地109萬畝,建成萬畝精品園4個、千畝標準園69個、百畝示範園380個,帶動3.41萬戶13.05萬貧困人口增收。

激發內生動力。注重改變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貧困戶自主發展産業達12.35萬人,每年整合資金2億元以上用於産業扶貧,累計為符合條件的5112戶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2.17億元。力量投入上,共派出190個扶貧工作隊8060名結對幫扶幹部,實現了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電商扶貧上,建成523個電商扶貧小店,2016年以來線上特色農産品銷售額3.06億元,帶動4550戶1.68萬人增收3000余萬元。

突出品牌建設。立足市場,打響了沃康山茶油、松柏大米、溪洲莓茶等知名品牌,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産品8個和中國馳名商標3件、地理標誌商標3件。

利益聯結是保障。採取入股、合作、訂單、勞務、租賃等多種形式,分別通過産業園區帶動6.25萬人、龍頭企業帶動5.25萬人、農民合作社帶動11.63萬人、家庭農場帶動0.32萬人、農村致富能人帶動0.53萬人。

推進三産融合。先後引進北京上康林、北京資源集團等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初步構建了油茶、獼猴桃、柑橘、優質稻等産業與二三産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産業體系,帶動5.25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建成美麗麗鄉鄉村村示示範范村村8686個個、、精精品品村村3232個個,,帶帶動動11..4444萬萬貧貧困困人口增收脫貧。

專注拳頭産品的三産融合

燕谷坊集團董事長何均國

“一手農民,一手市民”,是燕谷坊集團的一貫方針,也是實施有效扶貧的重要路徑。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推動網際網路+訂單農業的發展,由原來的B2B模式走向B2C模式,將大訂單化成小微訂單。燕谷坊以小微訂單和農民結成“一家親”。燕麥從種到收,公司通過農科單位對訂單農戶全程幫扶,秋後以高出市場價30%保障收購訂單農戶燕麥,同時按訂單每畝給予18元的收割補貼,每噸給予20元的拉運補貼。春季一紙訂單合同使燕麥農戶吃了“定心丸”,不愁燕麥賣不出去,不愁價格賣不上去。因為公司讓利農戶,保障收購,近年來有效地拉動了當地燕麥的市場價。

2018年,燕谷坊扶貧模式覆蓋武川縣所有鄉鎮,共182個自然村92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41戶,燕谷坊扶貧貢獻率佔全縣23%。

發揮武川燕麥的威力,必須融合一二三産業。燕谷坊與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研發“雙渦流研碾”及“裸燕麥分層破壁”創新工藝,解決了裸燕麥全穀物加工技術的難題,推動農産品價值再造,實現精準加工。燕谷坊産品有20多個系列、近60個品種,包括燕麥胚芽米主糧系列、燕麥膳食纖維、燕麥精油等。産業組合拳使武川燕麥身價空前提升,成功地實現了農産品價值再造。

燕谷坊始終緊盯著“有機”這張牌。打“兩寶”有機牌採取“三管齊下”:首先,燕麥和馬鈴薯是武川傳統的“兩寶”,最適合換茬輪作,“兩寶”輪作是發展有機作物、保持綠色生態的有效措施。燕谷坊正發展燕麥馬鈴薯一體訂單農戶,作為有機農業的生力軍。其次,公司採用讓利收購、補貼、獎勵等經濟杠桿,倡導施用農肥,鞏固和發展有機燕麥馬鈴薯訂戶。第三,強化監察手段,與科研機構聯手,從土壤、禾苗、原糧全程監察,保證有機品質。

脫貧攻堅的“泥河灣”力量

陽原好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培科

河北泥河灣酒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作物種植、農副産品購銷、電子商務服務、物流配送等於一體的民營企業。2006年,公司承辦了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工程;2012年至今,連續6年擔當陽原縣“義務教育階段營養改善計劃”配送企業;2016年成為陽原縣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項目實施企業;2018年公司通過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致力於電商精準扶貧脫貧工作,並專門成立陽原好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承擔全縣農村電子商務工作。

2016年,公司實施電子商務全覆蓋工程,改建了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在全縣建設了265家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涵蓋了163個貧困村。

2017年,陽原縣成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借此契機,河北泥河灣酒業有限公司由陽原縣好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實施電商推廣運營服務,以電商帶動農村産業發展為方向,成立了陽原縣電子商務協會。為了發揮電商扶貧的作用,2018年,陽原縣電子商務協會號召全縣電商企業和微商人士參與“一商一戶一勞力”精準扶貧行動,走進貧困村與貧困戶結對開展幫扶,通過資金扶持、農副産品收購、提供務工崗位、開展培訓等多方面多種形式,助力貧困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共用電商扶貧成果。目前,公司已幫扶貧困戶4000多戶。

經過團隊一年多的精心組織,今年,公司成立了陽原縣泥河灣愛心公益協會,積極參與和引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參與公益活動,現已發展志願者達到500人,同時組建了公益微信群,自覺形成了每日一善的好習慣,累計善款10余萬元,資金主要用於慰問資助五保戶、貧困戶、抗日英雄、援朝老兵、貧困學生、殘疾人士等弱勢群體300多人次。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