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村民就像兄弟一樣親” 博士紮根新餘扶貧

發佈時間:2018-08-28 08:59:28 | 來源:中國江西網 | 作者:焦俊傑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陳標平,貧困戶,博士研究生,扶貧資金,河埠村

原標題:“我跟村民就像兄弟一樣親” 博士研究生紮根新餘基層扶貧

他是南開大學博士研究生,他是新餘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他叫陳標平。從2017年5月起,他卻主動請纓,紮根基層,成為“十二五”省級貧困村——河埠村扶貧第一書記助理。

一年多的時間裏,他把自己定位為“五員”——工作指導員、協調聯絡員、宣傳報道員、秘書打字員、産品促銷員,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河埠村的脫貧攻堅和村莊建設工作,讓河埠村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毫無人氣,現在是明星村啦。”陳標平笑著説,今年,河埠村要退出貧困村。  

  “我的自強之路”特色課堂

摸清貧困村現狀

2012年起,陳標平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新餘,任新餘市委農工部農村社會科科長。或許沒人會把他和窮困的山村聯繫在一起,但在陳標平心裏,一直有在農村幹一番事業的夢想。“因為我自己是贛州人,學的是農業方面專業。”

河埠村,地處新餘市姚圩鎮西北部,現轄7個自然村,全村總人口975戶、2943人。2017年5月,陳標平被派駐到村時,眼前的河埠村拋給他幾個刺眼的符號:“十二五”省級貧困村、39戶83人(現80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扶貧産業有名無實、集體經濟收入為零……

到河埠村後,他便積極投身於該村的脫貧攻堅和村莊建設工作,工作在村、吃住在鎮,每天堅持記錄《扶貧日誌》。

接下來,陳標平走村串戶,上坡下田,一身汗水只為宣講扶貧政策、了解致貧原因、交流發展生産、如何脫貧致富。

經調查統計,河埠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83人(低保戶28戶、69人,五保戶11戶),其中2016年已脫貧20戶、47人,現有未脫貧戶數為19戶,共36人。其中,因病致貧11戶、因殘致貧15戶、缺乏勞動能力的6戶、因學致貧3戶、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2戶、其他原因的2戶。 陳標平經過一段時日的不懈努力,全村貧困戶致貧根源理清了,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制定了,扶貧臺賬資料日臻完善了……

村民把他當兄弟

作為農村農業專業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陳標平帶著對農村的一份真情去村裏工作。他時刻把村民冷暖放在心上,真心誠意和他們“掏心窩子”,説農家話、講農家事、敘農家情、品村民喜怒哀樂。

對於陳標平來説,如何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更多更好地為村民提供服務,是他駐村後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去了就知道了,村組織弱化,工作制度渙散,沒有凝聚力。”陳標平認為,要開展工作,黨建必須抓起來。

對此,陳標平創新推動智慧化黨建平臺建設、村“兩委”工作“一日一報”制度和便民服務一體化工程建設,不僅大大提升了河埠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而且進一步延伸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觸角。“用獎懲來激勵幹部,比如,嚴肅考勤紀律,採取幹部考勤積分制與年度績效獎掛鉤。”陳標平笑著説,“現在,村幹部的出勤率100%。”

為解決好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最後“1公里”的問題,村裏建成了便民服務一體化工作站,即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實現精準扶貧網格化管理、村級民事代辦、土地流轉、新農合、計生綜治、黨建等功能一體化,把惠民服務延伸覆蓋至全體村民,有效緩解普通村民與貧困戶利益不均的矛盾。“我們安排專人為所有村民代辦事務,解答疑問,每個禮拜收集一批,解決一批,比如去鎮上蓋章,作一些政策解答。”陳標平説。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河埠村民事代辦事項共420余件,完結率100%,卓有成效地解決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最後“1公里”的問題。

“不到半年,我跟村民就像兄弟一樣親,老百姓相信我。”陳標平認為,這都是幫老百姓辦實事的“成果”。

充當産品推銷員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穩定脫貧問題,陳標平與村“兩委”幹部促膝商討發展大計,科學制定了《河埠村2017-2020年産業扶貧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短短半年時間,河埠村村級産業從無到有,先後形成了以老俵情麵條廠、光伏發電産業、新餘蜜橘、枳殼、姜黃為主導的“五大”扶貧支柱産業,採取“村級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貧困戶”等産業帶動模式,積極搭建扶貧車間,吸納貧困戶就業,與貧困戶簽訂利潤分紅協議,以扶貧資金入股的方式進行分紅。

為了這“五大”扶貧産業的發展,陳標平一下變成招商員,馬不停蹄四處招商跑項目;一下變成技術員,多方協調邀請專家指導;一下變成銷售員,嚴寒酷暑全城推銷産品。

2017年,河埠村麵條廠扶貧車間吸納了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麵條廠、光伏發電産業給全村貧困戶分紅共2.3萬元,姜黃産業今年年底即可獲得約3萬元的收益,枳殼種植産業發展良好,預計兩年後可獲得收益。“而且,可以通過這些産業吸納貧困戶就業,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麵條都是純手工技術,口感非常好,品質有特點。”陳標平自豪地説。産業起步階段,陳標平跑到各個單位推介産品。“如今,都有了固定客戶,特別是逢年過節,工廠都生産不過來。”

帶動貧困戶思想文化提升

根據陳標平調研,全村貧困人口小學文化以下47人、佔56.6%,初中文化28人、佔33.7%,高中及中專文化的共8人、佔9.6%。“貧困人口的身體素質、健康水準和文化水準整體較低,這是導致本村貧困人口陷入貧困和返貧的重要因素。”

為此,陳標平整合姚圩鎮中小學校教育資源,推出河埠村貧困戶“扶志”教育專題活動、貧困戶子女結對“扶智”教育等系列活動,每季度舉行一次脫貧先進戶和落後戶評比活動,獎勵先進、鞭策後進,積極營造“我要脫貧”“脫貧光榮”的良好氛圍;同時,對貧困戶子女開展“一對一”結對扶智教育活動,由學校領導和熱心教師擔任輔導員,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學習輔導、興趣培養等“一對一”結對扶智教育活動,為貧困戶子女提供全方位教育服務,切實增強其自信、自強意識,有效防止貧困代際傳遞問題。目前,已評出楊金古、龔金仔夫婦、楊忠良等為村裏首批“脫貧光榮”戶。

此外,整合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和健康扶貧資源,採取服務到府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推出並承擔“我的自強之路”特色課堂、“我的健康之路”特色服務、“我的致富之路”特色培訓,著力提升貧困戶及其子女的思想文化和身體健康素質。目前,通過開展就業培訓與推介等活動,幫助貧困戶姚兵蘭、艾建軍、楊金古、龔金仔夫婦等貧困群眾順利就業。

如今,陳標平每天依然忙得不可開交,談及現在的工作,陳標平開玩笑説“很心酸”,但他認為“能做出成績,也很自豪”,言語中,陳標平依舊充滿激情。(記者焦俊傑 文/圖)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