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內將帶動13萬貧困人口增收
記者8月15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獲悉,近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林業廳、財政廳、水利廳、農牧廳、扶貧辦制定出臺了《寧夏生態扶貧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寧夏將通過生態扶貧工程、生態扶貧産業、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等,到2020年,力爭組建300個生態建設扶貧專業合作社,吸納3萬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新增生態管護員崗位3400個;通過發展生態産業,帶動約10萬貧困人口增收。
在實施重大生態扶貧工程的過程中,寧夏將加強貧困地區重大生態項目資金支援力度。採取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動員貧困人口積極參與各類重大生態工程建設。通過在貧困地區重點實施退耕休耕生態扶貧、國土綠化生態扶貧、草原保護生態扶貧、坡耕地綜合治理生態扶貧、生態護林(管理)員精準扶貧5大重點工程,到2020年,爭取實施退耕還林8萬畝,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380萬畝;新增生態護林員3000人,草原生態管理員達到400人。
寧夏將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産業基礎、貧困群眾種養意願,大力發展生態扶貧産業。通過發展特色林、特色草畜産業和特色林下經濟、生態旅遊業4大重點産業,積極發展地方特色生態産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形成主業突出、多業並舉、各具特色的産業扶貧發展格局。到2020年,貧困縣(區)枸杞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葡萄種植面積達20萬畝,並培育一批旅遊扶貧示範村、農家樂等。
同時,寧夏將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的貧困縣為重點,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整合轉移支付、橫向補償和市場化補償等渠道資金,優先支援有需求、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逐步擴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生態補償受益程度。(記者 鄭崢 實習生 何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