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霞:“中國好糧油”行動打通行銷渠道“最後一公里”

發佈時間:2018-07-03 13:34:02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王振紅 實習生閻文青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糧食,消費,糧油,産業,産品

6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第六屆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圖為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亢霞發言。周曉伍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振紅 實習生閻文青)“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是要發揮流通對生産和消費的引導作用,大力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産品供給,促進城鄉居民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6月30日,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亢霞在第六屆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上表示。

她指出,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全國産糧大縣的糧油優質品率提高30%以上,農民種植優質糧油的收益顯著提升,糧食産業經濟實現提質增效。“針對這一目標,主要任務是加強科技支撐、建設銷售渠道、做好專題宣傳以及實施示範工程。”亢霞表示。

“糧食産業發展面臨大而不強的局面。”亢霞指出,我國是糧食生産大國,糧食總産量位居世界第一,而糧食庫存仍處於較高水準,去庫存任務艱巨。“不考慮匯率因素,進口小麥單價變化相對平穩;然而,國産小麥試産價格與美麥入境完稅價格差異顯著。作為小麥大國,品質明顯低於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加工高檔麵粉必須部分或者全部使用進口麥。作為稻穀大國,品質能與日本、泰國大米比肩的比例很少。”亢霞説。

針對上述局面,亢霞認為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糧食發展模式亟待轉型。糧食以及農業發展模式面臨巨大挑戰,如糧食價格高、生産成本高、淡水及耕地資源稟賦稀缺。為實現糧食産業轉型升級,需要發展優質綠色糧油産品供給比例,提高糧食産業競爭力。

二是膳食消費需求的需要。我國食品消費需求已經從短缺、溫飽進入了充裕、富足的階段。穀物從“主食”變成了為“副食”,消費水準增長與國民健康狀況改善並不同步。通過引導科學消費,強化”穀物為主,食物多樣”的健康消費模式,保持穀物在膳食消費中的合理比例,積極引導和推廣穀物適度加工,普及營養健康知識,樹立平衡膳食理念。

三是新一輪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需要。由於收購標準要求低,造成了糧食生産“只重數量不重品質”的,糧食品質長期得不到有效改善。糧食産品優質優價沒有體現,價格形成機制出現扭曲。在收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通過標準引導,逐步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優質糧食生産,促進優質優價,優糧優銷。

四是糧食産業升級轉型的需要。在改變傳統的買原糧賣原糧模式下,種、收、儲、加、銷産業鏈處於分離割裂狀態,糧食産業混種混收混儲混加現象非常普遍,“種的只管種,收的只管收”,産品品質整體不高,産業發展方式粗放。通過倡導優勢種植、保鮮收儲、適度加工、保質運輸,安全消費,實現全産業鏈、全流程銜接,增強優質糧食的全程保障能力。

五是糧油産品市場資訊不對稱。具體而言,糧食産品的整體優質品率低,産業利益銜接機制缺乏,農民和消費者糧食産品資訊不對稱、不透明,糧食産品資訊碎片化嚴重;農民種植品質缺乏市場引導,糧庫收儲分類分質不積極,加工業沒有一致、高品質原料保障,産品品質難以提高。通過政府信用背書的方式,通過標準引領、營養健康倡導,層層嚴格檢測把關,為消費樹立信心。

六是糧食行銷物流成本高。糧食産消區時空分割,增加了物流成本;糧食銷售渠道較為單一,現貨多、規模大,線下多、線上少,全渠道的網上銷售平臺少,糧食交易成本高。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就是通過打通行銷渠道“最後一公里”,降低優質糧油交易成本,提升糧食流通效率。

據悉,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主辦,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與《中國科學院院刊》共同承辦,主題為“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