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第六屆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圖為原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作特邀報告。周曉伍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振紅 實習生陳怡霏)6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第六屆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原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出席論壇,並對水稻設計育種及應用示範推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家洋院士強調要注意糧食安全問題,“中國用世界8%的土地養育世界上20%左右的人口,糧食安全壓力一直很大,以至於中國人千百年來問候語都是吃過了沒有。”他説,目前我國糧食面臨生態環境跟營養品質交織的複雜問題,比如人們不僅想要吃飽還要營養和安全,那就要求糧食不僅高産穩産還要營養安全,包括如何高效利用化肥農藥等問題,這些都要求進一步推動科技與生産相結合。因而李家洋院士指出,在土地面積的制約下,育種技術的創新,無疑是推動産量單産增加的重要保證。以二戰後的綠色革命為例,僅是因為半矮桿基因的突變,就解決了小麥及水稻的倒伏問題,使小麥與水稻的産量成倍增加。
李家洋院士帶領團隊致力於農作物品種高産優質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技術突破。“針對不同的問題,我們甚至可以定制化。”他舉例説,“比如説對於小孩兒,他們可能需要高鋅高鐵含量的水稻品種,而對於糖尿病人而言,他們更適合高抗性澱粉的水稻品種。”李家洋表示,通過對於食物發展方向的研究,把握農業科技的制高點,從而真正從扶貧振興鄉村上面貢獻一份力量。
李家洋院士説,“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多地試驗,事實證明,科技的力量更能推動生産力發展。如在江浙和東北地區,通過培育水稻新品種,不僅改善原先大米的口感,還解決了存在的問題,顯著提高了産量。”他表示,“通過研究來找到品種中的優異基因,再通過品種設計最後達到培育理想株型與優質品種,實現科技成果到生産應用的轉變。”
據悉,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主辦,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國科學院院刊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