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為了解決小吳家碼頭村的澆地問題,村民集體修建了電灌站,從河裏抽水澆地。圖為6月19日拍攝的電灌站。新華社記者邵琨攝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在渤海灣西南方向的山東省無棣縣,有一座碣石山。山不高卻陡峭,方圓二百里孑然而立,數十萬年前火山噴發燒結而成的火山石鋪滿山坡。
山坡下臥著一個小吳家碼頭村,自改革開放至今,村中財務記錄得一清二楚,40年賬目分文不亂。
改革開放以來,這個位於魯北的普通鄉村始終堅持不折不扣地落實黨在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做到問題不上交、矛盾不出村、賬目清晰、幹部清白、村風清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密碼”。
小村賬裏有“大政治”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日前見到小吳家碼頭村黨支部書記吳文奎時,他剛剛和村會計吳元山整理完2017年度光伏發電項目收益分配方案。
“最後一戶貧困戶去年也脫貧了。”吳文奎説,在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之際,村裏安裝了3套光伏發電設備,14個脫貧戶都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
小吳家碼頭村位於渤海革命老區,有176戶、586人,曾有吳姓子弟與鄰村大吳家碼頭村組成“吳家連”參加解放戰爭,2人犧牲在淮海戰役中。
現年72歲的吳文奎曾是一名民辦教師,自1977年以來擔任小吳家碼頭村村支書至今。改革開放40年來,在吳文奎帶領下,全村順利完成土地承包到戶、農田水利建設、提留徵收、殯葬改革、土地流轉等一項項“説來容易其實難”的工作。
村裏有一個傳統,每一筆村集體開支都記在賬上。這些賬目裝滿了兩個大木櫃,有些紙張早已泛黃,字跡開始模糊。
6月20日拍攝的小吳家碼頭村保存的部分村賬。新華社記者邵琨攝
翻開這些賬目,能清晰地看到這個村在不同歷史時期,不折不扣地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痕跡:改革開放前,全村吃大鍋飯,集體勞動堅決完成國家建設任務;分田到戶後,按時保質保量交愛國糧,完成三提五統任務;國家鼓勵發展村集體經濟,村裏辦起了貨棧建起了蘋果園;村裏還辦起了“人口理論學校”,組織“大嫂子隊長”嚴控超生……
小吳家碼頭村也曾遇到艱難時期,因為遭受自然災害,幾乎難以完成上繳任務。1998年,因天旱缺水,小吳家碼頭村小麥減産40%,但當年每人平均提留從170元增至280元,村民還每人平均分攤了45元清淤工程資金。
那一年,吳文奎家的小麥全部交了公糧還不夠,他又找人借了糧食上交。即便是在這種困難下,他依然帶領全村完成了公糧徵繳任務,同時緊急採取補救措施,號召村民種上生長週期短、産量高的玉米品種,避免出現饑荒。
在不同歷史時期,小吳家碼頭村始終能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中心工作,關鍵在於村黨支部和黨員的凝心聚力和模範帶頭作用。小吳家碼頭村現有19名黨員,每一名黨員均經過嚴格的組織考驗和群眾認可。在集體勞動、上交提留、計劃生育、土地承包這樣的大事前,黨員們毫不含糊捲起袖子衝在前頭幹在實處;即使在清掃大街、清除積雪這樣的小事上,黨員們也能自覺做到先掃乾淨集體的再掃自家的。
宅基地劃分、殯葬改革、紅白事大操大辦是農村工作的“三大難”,但在小吳家碼頭村黨支部和黨員帶頭下,全村宅基地劃分清清爽爽,村民沒有任何異議;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過世村民沒有一個用棺材下葬;紅白事操辦一律從簡,鋪張浪費現象基本杜絕。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小吳家碼頭村黨支部始終堅持及時學習領會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並依此推進村中工作。在吳文奎的筆電中,可以看出中國共産黨召開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等後,小吳家碼頭村均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進行了專題學習。
在吳文奎最新的筆電上,他仔細地記錄了學習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並結合本村情況寫下工作打算:“土地流轉200畝,村西公路墊土,搞好綠化工程……”
吳文奎説:“咱是一名普通的村支書,看不到多麼遠,但是堅定不移地執行黨和國家的決策都是正確的。所以,只要堅定下來,大夥兒的生活就會更加美好。”
小村賬裏有“大和諧”
行走在小吳家碼頭村,三橫三縱的街道乾淨利索,房屋整齊劃一,村民間笑臉相迎和睦相處。始終依靠群眾、團結群眾、相信群眾,加上班子團結、齊心辦事,40年來,小吳家碼頭村沒有向上級上交過一個問題,村民樸實,村風清朗。
近年來,小吳家碼頭村和其他村莊一樣,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村裏留守老人和兒童較多。村黨支部為低收入群眾辦理低保,幫危房村民蓋起新房,不定期慰問軍烈屬,牽線搭橋流轉土地增加村民收入,利用村集體收入完成了村莊新的規劃建設。
村民吳國秀患有精神病的弟弟一直與83歲的老母親生活在一起,每逢下雨房屋就漏水,墻壁裂開幾條大縫,小吳家碼頭村為其爭取上級資金,在大夥兒的幫助下蓋起3間安心房;去年村裏投資70余萬元建起幸福院,7名孤寡老人和五保戶住進去接受專人照顧。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小吳家碼頭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社會事務處理委員會、治保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調解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等20多個群團組織,幾乎承擔了全村事務的各個方面。每年年初小吳家碼頭村都要對其進行人員調整,能者上庸者下,確保履職到位。
吳文奎説,雖然村不大,但關係到老百姓的事不少,及時發現和解決群眾的需求和矛盾,光靠村兩委成員顯然無法做到。成立20多個群團組織,讓更多的村民加入進來,增強這些人的主人翁意識,不管是發動群眾還是解決矛盾,都能發揮顯而易見的作用。
今年53歲的村民吳寶衛長期義務為村民維修水電,在村民中具有較好的人緣,被村兩委任命為紅白理事會主任和水電小組及調解委員會的成員。他説,村裏很多人都在群團組織任職,有事衝在前面,有矛盾自我化解,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沒啥解決不了的問題。
每月5日是小吳家碼頭村的民主議事日,村莊規劃、集體經濟、稅費繳納、澆地安排、土地流轉、低保戶貧困戶認定、困難補助發放等大小事務均在這個會議上提出,由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集體商議民主決策,村集體收支情況同時向村民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群眾支援的事情堅決辦,群眾反對的事情堅決不辦,確實要辦但是有群眾不理解的緩辦,做通工作後才能辦”。這是小吳家碼頭村民主議事的原則。徵繳三提五統,村民們從民主議事會上了解政策部署計劃;發展貨棧、建商品房出租、承包機動地等,民主議事會上作出決策;鋪設自來水管道、修幸福院、村兩委班子工資等集體開支,在民主議事會上審議。
小吳家碼頭村曾有一條“挑水回不過扁擔”的窄巷,群眾出行十分不便。拓寬這條街道,從動議到完工——用了9年時間,有的群眾不願拆掉房子異地建房,導致工程一緩再緩,村兩委堅持不懈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直到做通為止,並幫助拆遷居民選址建房,最終1米窄巷變成8米寬街,村民們對此交口稱讚。
小村賬裏有“大自信”
小吳家碼頭村的發展歷程,充分展現了黨領導下的我國農村建設和治理成就。其發展路徑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充分體現,為破解我國農村治理難題帶來重要啟示。
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村兩委、村民“平時兩不找,有事釘碰釘”,但是小吳家碼頭村裏戰鬥堡壘一直不倒,作用發揮很好,在不同歷史時期均能不折不扣地完成黨的各項中心工作,其關鍵在於有一個政治覺悟高、一心為民的好班長和一個責任心強、團結出力量的好班子。
在擔任村支書的41年間,吳文奎一心撲在村裏大小事務上,無論條件多麼艱苦,在兩委班子中帶頭幹,承擔責任最多卻不拿最高工資,他甚至將個人獎金分給其他班子成員,贏得其他班子成員的尊重和支援。
除了務農和做點小生意外,小吳家碼頭村兩委班子成員沒有一人外出打工或兼職,確保了將主要精力用於村級事務,得到了廣大村民的認可。
碣石山鎮鎮長丁寶冬説:“小吳家碼頭村兩委班子充分體現出黨性好、思想堅定、能力強的幹部作風”。村民吳國秀説:“村裏必須有一個有力度的幹部,政策才能推下去。一個村成百上千的村民,沒有一個專職的村幹部,就像把一個孩子扔在一邊,你想這個孩子能長好了嗎?”
在小吳家碼頭村,村兩委堅持依規行事,制度框架下無例外之人、例外之事。截至目前,小吳家碼頭村已自發形成村民議事、紅白事操辦、集體收支公開、宅基地劃分、兩委班子輪崗制等系列制度,每一項制度均經過考驗且行之有效。
有了紅白事制度,每逢紅白事,沒有搭靈棚大吹大唱的場面;有了宅基地劃分制度,沒有村民因宅基地發生糾紛;有了“管權的不管賬,管賬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管權”的財務制度,群眾得了明白,幹部得了清白。
吳文奎説,在制度面前衡量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一把尺子,不偏不倚,始終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讓大夥兒服氣,才能減少矛盾促成和諧局面。
在不同時期,堅持完成黨和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是小吳家碼頭村的又一個“密碼”。分田到戶時,小吳家碼頭村完成家庭聯産承包,但水利等基礎設施由村級負責;鼓勵發展集體經濟時,建起貨棧和商品房出租;鼓勵私營經濟時,將村集體蘋果園承包出去;孤寡老人增多時,建起幸福院為他們養老;村裏早年栽下的棗樹影響土地流轉時,毫不猶豫挖掉……
碣石山鎮黨委書記董斌説,小吳家碼頭村能在不同歷史時期完成黨中央部署的各項中心工作,並結合本村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關鍵在於村黨支部始終加強黨的理論制度學習,思想上與黨保持一致,行動上才保持一致。
小吳家碼頭村的村賬故事仍在繼續。
“40年的賬目都在這裡,這些賬目記錄著我們這個村班子的一言一行,經受了陽光的晾曬和歷史的考驗,歡迎檢查!”吳文奎説。 瞭望新聞週刊 記者 鄧衛華 席敏 邵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