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羅馬當地時間6月5日,“2018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在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總部舉行。 研討會推出“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該活動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發起。中國網/楊霄霄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6月5日羅馬電(記者 羅雯) 當地時間6月5日上午,“2018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在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總部舉行。本次研討會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五家機構聯合主辦。主題為“推進夥伴關係和知識共用,促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推動各國和發展合作夥伴討論如何加強知識共用、建立高效交流機制,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貫徹落實,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目標1(消除貧困)和目標2(零饑餓)。來自中國、迦納、肯亞和塞內加爾的代表、駐羅馬聯合國糧農三機構、義大利高校學者等約90余人出席了研討會。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化,共有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中國的扶貧經驗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成就令世界矚目。
研討會上,嘉賓們分享了各國扶貧的成功經驗和挑戰,對推進減貧夥伴關係和加強減貧知識交流共用等議題展開討論。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在研討會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經過五年多的努力,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由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304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3.1%,創造了中國減貧歷史上的最佳戰績。中國願意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深入交流,互學互鑒,積極與東盟、非洲、拉美國家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開展多邊和雙邊交流合作,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村減貧戰略計劃主任本傑明·戴維斯説:“在過去幾十年中,儘管全球減貧有所進展,但仍有7億多人生活在極端貧困(按照每天1.90美元的標準)當中,如果從多維貧困角度衡量,這個數字會更大。許多國家已經制定了成功的政策和方案,幫助人們擺脫貧困和饑餓,對其他國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尤其是那些有著相似社會、文化和經濟背景的國家。通過南南和三邊合作促進知識共用,將有力推動發展中國家之間有關減貧經驗和典型案例的交流。”
國際農發基金戰略和知識部副主席保羅·溫特斯在開幕致辭中説:“本次夥伴研討會提供了一個優質有效的平臺,不僅可以讓參會嘉賓分享各國在減貧和消除饑餓方面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從這些成果中反思在項目實施和政策制定中的成功經驗和知識。不論是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都可以供各方學習借鑒。”
世界糧食計劃署戰略協調與支援部高級主任斯坦萊克·薩姆坎戈高度讚揚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減貧成就,他説:“中國走過了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歷程,成功的讓7億多人擺脫貧困。中國走在了世界減貧事業的前列,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世界糧食計劃署願意和國際農發基金、糧農組織一起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與中國開展長期有效的合作,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早日實現。”
同時,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和世界糧食計劃署五家機構還在研討會上發佈了《關於加強夥伴關係 促進知識分享與交流合作 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聯合聲明》。各方決定通過及時共用減貧研究成果,加強現有知識分享平臺交流,通過項目合作促進南南合作,推動全球範圍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各方決定自2019年起,每年在北京和羅馬各舉辦一次國際減貧交流研討活動,打造國際減貧交流合作平臺,建立高效交流機制。
創新全球減貧夥伴關係新嘗試
研討會重點推出了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發起的“全球減貧案例有獎徵集活動”。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總編助理鄭文華介紹説,案例徵集活動面向全球關心扶貧的組織和個人徵集原創優秀減貧案例,旨在以案例為載體,推廣分享國內外扶貧成功實踐,為構建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幫助億萬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獻計出力,推動“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是全球7家權威機構首次聯手,共同啟動的國際減貧領域首創的案例徵集活動。徵集活動在5月23日舉辦的2018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正式啟動,吸引了眾多國際機構的參與,是創新和深化全球減貧夥伴關係的最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