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換真心 扶貧工作面貌新

發佈時間:2018-05-26 09:52:24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溫文 | 責任編輯:孫芳

關鍵詞:貧困,韶溪村,扶貧攻堅,我們家的報國故事

扶貧攻堅的滾滾大潮,把我推上了風口浪尖,我來到了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傑村鄉韶溪村,擔任了“第一書記”。

韶溪村位於傑村鄉南部,坐落在江背鎮與社富鄉中間,耕地面積1169.8畝,山林面積7447.6畝,人口1763人。由於底子薄、基礎差,全村相當部分群眾生活至今仍然比較困難,其中,孤寡老人、孤兒、五保戶等特殊人群以及因病因災返貧的家庭,就達到22戶。面對這一情況,我深深感覺到肩上擔子的沉重。

駐村後,我早出晚歸,用時20多天,經過摸底、走訪、復訪、確認四個程式,深入全村農戶。調查走訪過程中,我並不局限于下發的各類表格內容,而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細緻地了解貧困戶的情況和致貧原因,從而更加客觀、公正地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並提出不同的應對之策,通過調查研究,韶溪村給我的總體感覺是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物産豐饒,具備快速脫貧致富的基礎條件。但該村産業結構單一,大多數村民依然停留在廣種薄收、靠天吃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桎梏之中。缺乏與市場經濟對接的主導産業,就成了該村村民貧困的主要原因。

“農村要發展,支柱産業是關鍵”,如何培育出支柱産業,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為了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我堅持因地制宜,找準村裏的優勢,積極發展高標準農田,引進合作社,種植水稻、楊梅等特色産業;從農民最在行的種植、養殖入手,通過發展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培育農村成熟的市場主體,逐步找到農民説貧、集體增收的發展路子。為此,我建議引進一家龍頭企業,讓貧困戶的土地流轉給企業,讓貧困戶到企業務工。對此,村“兩委”班子都十分贊同。

正如人們所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的建議並沒有得到村民的支援。一些貧困戶聽説要把土地流轉給別人,心裏都急了,幾乎個個反對。村民陳義龍一家六口,有六畝土地,這是他們全家賴以生存的命根子。在他看來,手中的“把柄頭”交給了別人,萬一被騙,損失就大了,只有把土地使用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裏,心裏才最踏實。陳義龍的想法,在村民中具有代表性,為了消除村民們的疑慮,我只好挨家換戶、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我給貧困戶算了一筆帳:一畝地的流轉費是500元,貧困戶還可以在企業務工,這對於大家而言,不僅一舉多得,更是一項長期穩定的收入……有道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聽了我的反覆勸説,貧困戶慢慢心動了,終於放下心結,勇敢地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全村14戶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組建起富硒産業基地,發展富硒大米、富硒水果等。目前,已經有近30人在基地上班,陳義龍等一批貧困戶的生活狀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2017年,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土地流轉相結合,興國縣傑村鄉韶溪村建成200畝富硒大米産業基地,帶動30余名貧困戶增收。

為了照顧村裏的貧困戶,我又動起了腦筋,2017年,經過多方考察、論證,提出了一條“合作社+貧困戶”聯合經營的發展模式,即創辦韶溪村種養合作社,帶動貧困戶養殖肉牛。我還積極鼓勵貧困戶爭取産業貸款,並將貸款入股油茶基地享受分紅,目前,全村30多戶拿到了産業貸款。與此同時,多方協調水利局,爭取3萬元項目資金,作為抗旱灌溉工程的啟動資金;與體育局聯繫,為韶溪村爭取了籃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與中醫院、傑村衛生院聯繫,為村裏的貧困戶免費體檢、免費送藥……涓涓細流,匯成江海,件件實事,正逐步改變著韶溪村的面貌,幹部和群眾之間那堵無形的墻漸漸被拆除,工作也就順暢多了。

兩年多的工作實踐,使我真切體會到,老百姓是最講求實際的,只有真抓實幹,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扶貧工作才能取得新成效。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説,只有誠心換真心,幹群才能一條心,扶貧工作就能面貌日日新。(作者:溫文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傑村鄉韶溪村“第一書記”)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