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平:使命催我前行

發佈時間:2018-05-24 13:40:53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羅中平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水稻,羅中平,農業,中國,技術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農業援非是服務於我國整體外交的一項重大國策。2010年我以一名普通農業技術員的身份參與了“南南合作中尼農業二期項目”,2013年我又以高級農業專家的身份執行中國對厄利垂亞農業援助項目。有這樣的機會為非洲人民做一點事是祖國賦予我的光榮使命和神聖職責,也是我一生的榮譽和驕傲。

羅中平與當地人民在一起

在非洲工作的3年中,最讓我不能忘懷的還是在尼日利亞工作期間實施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水稻高産栽培項目的那段艱難時光。

2011年2月FAO在尼日利亞中南部Benue州的Obagaji實施了一個水稻高産栽培示範項目,以提高這裡的水稻種植技術含量。尼日利亞南南合作項目辦公室和中國駐尼農業專家組決定我參與這個項目的實施。我作為中方水稻專家,主要的職責是負責項目的技術示範、指導、培訓。

到達項目實施地點Obagaji鎮,我從一雙雙又大又圓的眼睛中看到了他們對農業新技術的渴望,看到了他們想從土地上獲得更多糧食産出的嚮往。頓時使我感到祖國賦予我的使命已經在這裡具體化,即將與這裡的一個個農民、一個個社區、一片片土地緊密地融為一體。在這個以原始方法種水稻的地方,教會他們科學種稻就是我作為一個中國農業技術人員的神聖使命。接受這個挑戰性的使命,我無怨無悔,倍感光榮,更感責任重大。

羅中平與當地人民在一起

5月7日,我們技術組一行4人開始了在Obagaji鎮的水稻播種育苗工作。每到一個社區,在我們選定的示範點,我毫無保留地教當地農民整地、施肥、做苗床、撒稻種,當地的許多農民圍在周圍觀摩學習,一種特有的自豪感從我的內心升起。

7月初,水稻移栽的時間到了。我先示範了秧苗的移栽方法和移栽規格,接著當地人就按照我的示範要求,用木棍在這旱地上開窩,把一株株秧苗栽了下去。此時,周圍也擠滿了農民,還有不少兒童圍在地邊。幾個小時後,這個0.5公頃示範點的水稻移栽就在炎炎烈日中,由這些幹勁十足的農民完成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就會學著中國農民種雜交水稻的方法,在自家的土地上開始全新的水稻高産栽培種植,想到此,我感到一陣欣慰。

後來,我們在Opachyni、Owetto、Okokolo、Sugudo這四個社區也完成了水稻移栽。回到阿布賈中國專家組駐地後的第二天,我身體裏潛在的瘧疾復發了。在瘧疾症狀發作的第一天,我有過複雜的心理情緒,但是一想到那些還在饑餓中掙扎的孩子們,我覺得自己這點病也算不了什麼,心中的情緒也就很快消失了。

羅中平與當地人民在一起

在Opchyini示範點,我也經歷了一次危險,10月中旬的一天,我和Obagaji的農業技術員Sunday先生一同來這裡查看水稻抽穗情況,Sunday帶著我在一眼望不到邊的水淹稻田裏穿行,此時的水淹稻株高已經達到了1.7米以上(水淹稻是尼日利亞Benue河流域生長的一種水稻,株高達175-180釐米),腳下的水也深達膝蓋。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跟在Sunday的後面,突然感到一隻腳直往泥裏陷,另一隻腳也在慢慢向下陷。我知道這是踩到沼澤了,一種不祥的感覺襲上心頭,我沉住氣,嘗試著拔出腳來,可試了好幾次都不成功。此時Sunday先生離我好幾米遠了,我朝他大喊,他來到我身邊一米左右的地方,把一隻手向我伸來,在他用力拉動下,我終於拔出了雙腳,擺脫了這次危險。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田間現場指導,示範點的農民們掌握了水稻育苗、移栽、追肥、除草、防病的一些技術要點,我也感到了汗水沒有白流,總算是“授之以漁”了,FAO在Obagaji實施水稻高産栽培項目的目的和意義基本實現了。

羅中平與當地人民在一起

10月底水稻成熟了,收穫的季節到了,來自尼日利亞的三位博士前來驗收。我們一起組織當地的農民對中心示範點Obagaji及Opachyni兩個現場收割測産,水稻産量每公頃分別達到了4.4噸、4.5噸,遠遠高於當地水稻每公頃1噸的産量水準,尼日利亞農業部的一位司長、種子學博士Utto先生正式向當地社區宣佈這次FAO的水稻高産栽培示範項目獲得了成功。

回國的時間到了,Obagaji等五個社區一起為我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歡送儀式,請來了鄉村的手鼓隊,專門為我擊鼓跳舞,還給我贈送了一件傳統禮品。社區的負責人對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一個當地農民在發言中説道:“Luo(羅)代表了中國”,當時我感到無比欣慰,沒有辜負祖國賦予我的神聖使命。

非洲的孩子們夢想和盼望著每天都能飽飽地吃上一頓飯。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業技術工作者,我願無怨無悔地幫孩子們圓這個夢,實現這個期盼。(作者羅中平:四川巴中市恩陽區農發局)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