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應對世界性難題 中國始終倡導並踐行全球減貧事業

發佈時間:2018-05-23 17:08:06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劉晨曦 | 責任編輯:劉晨曦

關鍵詞:貧困,扶貧,中國,體系,脫貧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記者 劉晨曦) 5月23日, 2018中國扶貧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9個國際組織、28個國家近200名中外嘉賓參加論壇,圍繞“共用推動合作 攜手消除貧困”主題,探討、交流、分享減貧經驗。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志剛發表主旨發言。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志剛發表主旨發言。中國網 楊佳攝

 

對於此次論壇的召開,他表示:“2018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以‘共用推動合作 攜手消除貧困 ’為主題,順應時代潮流,回應各方關切。”

 

“自2016年設立以來,中國扶貧國際論壇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在凝聚各方共識、促進經驗共用、推動務實合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各方響應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陳志剛説。

 

扶貧成就,有目共睹。對於多年來,中國在世界減貧事業上的努力,陳志剛提到“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始終把消除貧困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40年來,成功使8億多人擺脫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的奇跡,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歷史性地提出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奮鬥目標,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這5年,中國貧困規模大幅縮小。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3046萬人,累計減貧6853萬人,年均減貧1370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3.1%,累計降低7.1個百分點。貧困縣數量首次減少,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邁出了堅實步伐。

 

——這5年,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377元,較2013年水準提高了50%以上,與全國農村平均水準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自然村通電接近全覆蓋、通電話比重達到98.2%、道路硬化達到77.9%,使用管道供水的農戶達67.4%,91.4%的農戶所在自然村有了衛生室。易地扶貧搬遷建成規模接近600萬人,危房改造穩步推進,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得到明顯保障,農村低保標準均已高於國家扶貧標準,貧困人口最低生活水準有了明顯提高。

 

——這5年,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業已形成。建立了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這些“四梁八柱”性質的頂層設計保障了脫貧攻堅順利推進,也為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奠定了基礎。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小康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未來3年,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扶貧思想為指導,咬定總攻目標,落細攻擊點位,完善督戰機制,找準問題、聚焦短板、精準施策,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攻堅舉措,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工作發力。” 他進一步強調。

 

對於如何找準關鍵環節、精準發力,陳志剛總結得出以下六個方面:一是堅持現行扶貧標準,著力在保持戰略定力上下功夫;二是抓牢3年行動計劃,著力在提高脫貧攻堅品質上下功夫。倒排工期,不落一人;三是聚焦深度貧困,著力在攻克“難中之難”“堅中之堅”上下功夫;四是堅持“造血”為要,在加快産業就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上下功夫;五是堅持“扶志”為本,在“精神扶貧”上下功夫;六是提前謀劃,著手研究2020年後扶貧思路方法。

 

歷史使命,任重而道遠。“減貧是一個歷史性難題,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忠實實踐者。” 對於國際減貧事業未來的發展,陳志剛呼籲:“我們願意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深入交流,互學互鑒,充分發揮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平臺作用,積極與東盟、非洲、拉美國家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開展多邊和雙邊交流合作,為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悉,此次論壇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共同主辦,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國聲智庫承辦。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