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記者向婷 王虔)5月23日,2018中國扶貧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共用推動合作 攜手消除貧困”。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志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新聞局局長胡凱紅,中國外文局副局長方正輝,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南韓局代理局長戴柏樂,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和朝鮮代表馬文森,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中國及蒙古代表馬泰奧,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本·濱瀚等來自9個國際機構、28個國家的近200名中外嘉賓出席論壇。與會嘉賓深入研討以共用精神推動減貧和發展領域的合作,分享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推動“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5月23日,2018中國扶貧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共用推動合作 攜手消除貧困”。中國網 楊佳攝
講述中國故事 構建溝通平臺
論壇上,中國外文局副局長方正輝代表主辦方致開幕辭,他表示,中國的扶貧故事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靚麗名片,習近平扶貧思想正成為全球貧困治理的“中國智慧”。對於國際社會而言,讀懂習近平扶貧思想,也就讀懂了中國扶貧減貧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國外文局將不懈努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減貧故事,與各國分享中國扶貧減貧的重要經驗。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志剛在論壇上作主旨發言。他指出,減貧是一個歷史性難題,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忠實實踐者。“我們願意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深入交流,互學互鑒,充分發揮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平臺作用,積極與東盟、非洲、拉美國家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開展多邊和雙邊交流合作,為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陳志剛表示。
分享知識經驗 推進國際合作
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南韓局代理局長戴柏樂在主旨發言中表示,貧困是世界級的挑戰。他希望各國在分享減貧經驗時,不僅分享成功的結果,也要分享達成成功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過程。“光説自己取得的成功是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分享如何獲得成功,這樣的經驗非常寶貴。”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和朝鮮代表馬文森認為,為了解決貧困問題還需要和其他領域進行合作,比如健康領域、社保領域、教育領域。在扶貧減貧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創新,“我們應該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創新夥伴關係和農業發展,加強知識共用,幫助脆弱的群體,共同實現消除世界貧困的目標。”他表示。
“要在減貧過程當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關注農村發展。”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中國及蒙古代表馬泰奧表示,中國在40年前開始推動農村經濟,經過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顯著的扶貧成果,這可以作為一個良好的例子,將減貧和消除貧困的經驗和知識分享給其他的國家。
“中國最終會實現2020年消除貧困的目標。”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指出,中國的經驗表明,只要採取正確的策略堅持前行,在國家、區域和國際層面上形成更好的協同,全球貧困消除目標是可以達成的。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本·濱瀚認為,解決了絕對貧困之後,就要更多關注一些較為弱勢的群體,譬如處於老齡化的人群或是殘疾人。在未來不僅要關注減貧,還需要有更廣泛的視角和更大的包容。
“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正式啟動。中國網 楊佳攝
啟動案例徵集 創新夥伴關係
論壇上,中外嘉賓共同見證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正式啟動。活動面向全球關注扶貧的組織和個人,徵集原創優秀減貧案例,廣泛動員國際社會的力量共同為減貧知識分享貢獻智慧。這是全球7家權威機構首次聯手,共同啟動的國際減貧領域首創的案例徵集活動,吸引了眾多國際機構的參與,是創新和深化全球減貧夥伴關係的最新嘗試。活動於5月23日至8月23日徵集案例,按照主辦方提供的案例編寫規範,提交減貧效果突出、或者有可能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或者對減貧實踐具有反思意義的扶貧案例。經主辦方初選後將案例提交評審專家組,最終確定100個最佳減貧案例。評選結果將於10月公佈,獲獎者將獲得主辦方頒發的證書。
在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發佈了《中國共用發展指數》對貧困與非貧困地區、東中西不同區域、重點城市的專題研究成果。據了解,該指數是國內首個共用發展水準評價指標體系,從共用發展的角度為破解發展難題,帶來了新的研究視野。
據悉,“中國扶貧國際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2016年論壇開通“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網站”,經過兩年的運作,網站正在逐步成為服務南南合作的扶貧知識分享平臺。2017年論壇發佈“中外減貧案例數據庫及線上分享平臺”,通過繪製中國和國際減貧案例結構樹,制定案例編寫規範,以及建立完全開放的共用共建機制,成為國內外扶貧工作者分享減貧知識經驗的最佳平臺。
5月23日,2018中國扶貧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共用推動合作 攜手消除貧困”。中國網 楊佳攝
2018中國扶貧國際論壇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亞洲開發銀行聯合主辦,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和國聲智庫承辦,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