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在蜿蜒山脈中暢通農村路,成為農村發展的關鍵。地處閩西和閩中大山帶之間的福建三明永安市,在農村公路管養中升級改造運輸服務中心,引進“路長”“道路養護員”,提升了農村公路管理的市場化、專業化、標準化水準,為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好的運輸服務保障。
丘陵綿延,峰嶺聳峙,福建省境內山地丘陵佔總面積的八成以上。每至雨季,農村公路時常發生塌方、邊溝損毀、路面坍陷。重巒疊嶂橫亙在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水毀等自然災害也威脅著農村路網通暢……面對重重考驗,福建三明永安市因地制宜、精細管理、加強監督,探索公路建設、養護、運營經驗,為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更好的運輸服務保障。
路長監督強化管理
小鎮車站“大變身”,增加更多服務功能
走進永安市小陶鎮汽車站,除了平常的候車廳,站外是一排整齊的服務窗口,站內有充電樁、檢測儀等設備,處處彰顯著與傳統車站的不同。
“事實上,這裡應該叫做小陶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服務站工作人員王麗介紹,2017年初,小陶鎮按照“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模式對原有車站進行改造,整合了客運站、貨運站、公交站、公路養護站及保險服務中心、旅遊服務中心、租賃車服務中心等功能。
“以服務站中的摩托車移動檢測站為例,我們的檢測設備獲得了省技術計量監督局的資質許可和計量許可證。”王麗説,“作為農村主要交通工具,以往摩托車檢測必須駕駛50公里山路到縣城辦理,僅往返就需要兩三個小時,如今在鎮上就可辦理,大大節約了時間和精力。”從2017年8月投入使用到現在,已有上百輛摩托車享受了改造帶來的便捷。
“今年我們將繼續推廣小陶模式,投資1100萬元新建、改造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永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黃國鋼表示,“在此基礎上開展網購電商、貨運代理、班車小件物流等業務,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農村物流網路。”
從傳統單一車站到一站式服務中心,小陶鎮的變化,正是農村公路服務體系現代化轉型升級的縮影。
瞄準農村公路精細化管理,福建省在今年初印發《關於進一步創新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福建省農村公路全面推行路長制,構建起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獎懲有力的農村公路管理制度。
此外,福建還將設立鄉村道專管員,具體負責鄉、村道的日常路況巡查、隱患排查、災毀資訊上報及保險理賠,參與管養單位監督考核、工程管理,及時制止並報告侵害路産路權行為,協助交通執法部門現場執法等。
“各級路長已經到位,鄉村道專管員也陸續上崗。”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王增賢介紹,“路長制的實行,就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管理,加快構建建養並重、外通內聯、安全舒適、路域潔美、服務優質的農村交通發展新格局。”
市場機制帶來雙贏
90多位養護員專業護路,好路率超九成
巡查路面、清潔衛生、報修險點……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李德金排得滿滿噹噹。作為永安市通泰公路有限責任公司養護站長,李德金與公司90多位員工負責永安市182公里縣道的養護工作。
農村公路管養引進專業公司,正是永安對接市場、強化養護的創新之舉。2014年6月,永安首次將農村公路年度零星小修工程、應急搶修工程與縣道日常保養進行整體打包,通過招投標委託通泰公司承擔。3年多的實踐,市場化養護帶來雙贏——
對企業,長期穩定的合約增強了企業加大投資的底氣。“我們2014年首次中標運營3年後,2017年再次中標,將繼續運營5年。”李德金説,這幾年,公司先後投入200多萬元,購置養護車、清掃車、壓路機等十幾臺專業設備,同時加強員工培訓,養護專業化水準不斷提高。
對政府,市場機制解決了交通部門人手不足帶來的“有心無力”。“我們要求養護企業對縣道進行日巡、周掃、月清、季除,同時每季度進行一次考核。”黃國鋼介紹,“不僅實施日常養護,人員充足的專業公司更是一支應急搶險隊伍。”規範化、專業化養護下,永安農村公路好路率逐年提高,保持在90%以上。
“健全防災抗災體系,永安還對接保險公司,率先實施農村公路災害保險。”黃國鋼表示,2016年永安縣鄉兩級財政共投入保險資金132萬元,在當年颱風災害中即獲賠892萬元。2017年5月,永安又投入保險資金97萬元,為全市總計1320公里農村公路買了保險。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全省層面進一步推進農村公路的市場化、專業化、標準化水準。”王增賢介紹,一方面,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縣、鄉鎮社會企業等參與農村公路養護,同時完善養護標準化技術指南,推廣標準化養護技術應用;一方面發揮保險“以豐補歉、無災救助有災”功能,擴大農村公路災毀保險的覆蓋面。
産路融合助力發展
“走得了”向“走得好”升級,産品銷售路更加暢通
對永安市上坪鄉龍共村村民楊國松來説,近年來的賣筍情況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我們龍共村有一萬多畝竹林,可以前怎麼把竹子運出山是個大麻煩。”楊國松説,曾經由於村道狹窄,運輸卡車無法進入,村民只能利用小車把竹子拖出山,“山區路彎道多,竹子只能切成小段運輸,既費時費力又賣不上價。”
2016年,得益於永安實施的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工程,龍共村村道得到拓寬。“現在不僅有車直接開到村裏收購,我們自己開車到縣城不過半個小時,冬筍趁著新鮮也能賣個好價錢。”楊國松説,2017年全家僅賣筍就有十幾萬元收入。
交通提升打通發展瓶頸,在龍共村,村道升級不僅讓竹産品更好賣了,更讓村民第一次賺起“旅遊錢”。看準交通改善的契機,2017年村裏辦起旅遊節活動,將從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千畝梯田桃樹推廣到山外,“反響特別熱烈,最多一天來了4500多人。”楊國松説。以公路改造推動産業升級的龍共村,正是福建打好公路“效益牌”,助推農村農業發展的縮影。
“接下來,農村公路要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走得舒適、走得安全’升級。”王增賢介紹。截至2017年底,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9.19萬公里,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率、農村公路列養率、縣級農村公路機構設置率都達到100%,實現“鎮鎮有幹線、村村硬化路、路路有人養”。
“建設‘四好農村路’,更要充分發揮交通設施的綜合效益。”王增賢表示,結合精準扶貧,福建省加快實施“十三五”交通精準扶貧建設專項規劃,53個“老少邊”縣建成1000公里以上旅遊路、資源路、産業開發路,推進“交通+特色産業”扶貧,增強農村“造血”功能。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