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 奮力推動安徽鄉村振興(省委書記談鄉村振興(14))

發佈時間:2018-04-04 08:40:35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李錦斌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三農,傳統農耕文化,總書記,鄉村治理,深化農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三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論斷,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戰略部署,為我們做好新時代農業農村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特別是在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三個堅定不移”,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進一步弘揚敢為人先的大包乾精神,奮力推動安徽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

堅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著力推動品質興農、綠色興農,讓鄉村“強”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産業興旺為重點。我們要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一是突出提質導向,抓“四化”促轉型。發揮安徽生態良好、農産品資源豐富的優勢,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動農業由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圍繞市場需求,推進農産品特色優勢區創建,著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産品,培育一批“綠色皖農”品牌,不斷提高農業競爭力。堅守農産品和食品安全底線,強化源頭治理,健全監管體制,推行農産品生産“紅榜”和“黑名單”制度,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二是突出效益優先,抓“融合”促升級。把發展農産品加工業作為推進三産融合的重要抓手,深入實施農業産業化發展工程,做大做強“安徽好糧油”。把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作為推進三産融合的重要路徑,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推進農業與旅遊休閒、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積極培育特色消費、電子商務、共用經濟等新增長點,讓農業在文化上有説頭、在景觀上有看頭、在休閒上有玩頭、在經濟上有賺頭。三是突出利益共用,抓“帶動”促銜接。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加快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引導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合作社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係,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産業鏈增值收益,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堅持以打造美麗宜居新家園為目標,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讓鄉村“美”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我們要順應農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著力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一是“強體”,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用、互聯互通,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擋升級。特別是突出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儘快把我省農村公路建成“暢安舒美”的幸福小康路。二是“塑形”,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持續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認真編制實施安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專項整治“三大革命”,給農民群眾一個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三是“鑄魂”,著力厚植文明鄉風。大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踐行核心價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題實踐活動,大力弘揚具有安徽特色的傳統農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深入開展“四倡四反”移風易俗行動,加快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著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新體系。

堅持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方向,著力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讓鄉村“富”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實現共同富裕,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在“減”字上下功夫,持續深化脫貧攻堅。堅持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以大別山區、皖北地區和行蓄洪區為主戰場,以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為抓手,以解決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欠賬等突出問題為重點,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連戰連捷。把提高脫貧品質放在首位,推廣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經營大戶帶動和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産業的“四帶一自”産業扶貧模式,加強就業扶貧驛站、扶貧車間建設。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健康脫貧“351”兜底保障和慢性病門診“180”補充醫療保障政策,實現穩定脫貧。注重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是在“增”字上下功夫,持續促進農民增收。圍繞到2020年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國平均水準的目標,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等多種途徑增加農民收入,特別要抓住工資性收入與全國平均水準差距較大這個突出短板,大力實施縣域經濟振興工程,加快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建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三是在“均”字上下功夫,持續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落實《關於加強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的意見》,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鄉,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大力開展健康鄉村建設,織密農村社會保障安全網,加快完善全面覆蓋、普惠共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堅持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主線,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讓鄉村“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我們要按照“擴面”“提速”“整合”的要求,守住“四個不能”的底線,堅定不移深化農村改革,爭當新時代全國農村改革的排頭兵。一是著眼盤活土地,深化農村“三權分置”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擴大確權成果效用,真正讓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深入推進“三塊地”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提高農村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二是著眼盤活資産,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著力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和運作機制。三是著眼盤活機制,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在總結前期試點的基礎上,著力在建立産權交易平臺和流轉機制等方面探索新路徑,深入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顯著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同時,要統籌推進農村金融創新、完善農業支援保護制度等各項改革,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動力。

40年前,小崗村大包乾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以探索的勇氣、創新的實踐和從嚴從實的作風,把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落實在江淮大地上。

(作者為中共安徽省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04日 10 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