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扶貧思想論綱

發佈時間:2018-03-19 16:15:22 | 來源: 福建社會科學院福建論壇雜誌社 | 作者:黃承偉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扶貧,貧困,脫貧,思想,習近平

《福建論壇》2018年第1期(總第308期)

黃承偉,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減貧與發展。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出了貢獻。習近平扶貧思想是脫貧攻堅的根本遵循,是脫貧攻堅最重要的理論創新成果。這一成果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形成過程、時代背景、理論淵源、豐富內涵、精神實質、思維方法、實踐創新、國際價值、歷史貢獻九個方面,梳理、闡述了學習、研究、領會習近平扶貧思想的初步體會,旨在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習近平扶貧思想提供參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將其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並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親自督戰,首提精準扶貧、系統闡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思想及基本方略,就脫貧攻堅各個方面指明方向、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形成了思想深邃、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習近平扶貧思想,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砥礪奮進五年來,在習近平扶貧思想引領下,全黨全國全社會廣泛動員,五級書記抓扶貧,改革創新完善脫貧攻堅體系,有力有序推進建檔立卡、駐村幫扶、扶貧資金管理、考核評估等重點工作,深入推進各項扶貧政策措施精準落實,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出了積極貢獻。習近平扶貧思想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打贏決勝全面小康社會背景下的脫貧攻堅戰,必須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始終用習近平扶貧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化習近平扶貧思想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研究,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形成過程

實踐是理論之源。馬克思主義認為,每一歷史時期的觀念和思想可以極其簡單地由這一時期的生活的經濟條件以及由這些條件決定的社會關係和政治關係來説明。任何一種思想理論都有一個形成過程,這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般規律。習近平扶貧思想能夠成為有效解決我國新時期貧困問題的指導思想,無疑與他的理想信念鑄自於貧困農村有關,無疑與他始終作為人民一員的創造性思考有關。他曾深情回憶:“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徬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這段飽含深情的話語,深刻地揭示了習近平扶貧思想形成的實踐來源。習近平扶貧思想的形成,從實踐層面看,既源於他個人成長經歷和長期擔任地方主要領導的實踐探索,更源於他擔任黨的總書記後,在長期對貧困演變規律、扶貧開發經驗教訓的深刻思考的基礎上,對我國脫貧攻堅的地位、目標、思路、路徑、政策、機制、主體、保障體系等重點難點問題做出了重大判斷,進行了系統深入闡述,形成了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思想體系。其形成發展可以理解為經歷了萌芽、實踐、形成三個階段。

一是萌芽于梁家河的插隊時期。1969年,習近平主動響應黨的號召來到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插隊當知青。7年的插隊農村生活,與黃土高原淳樸鄉親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青春歲月,孕育了習近平對貧困群眾産生的深厚感情,成為他長期關注貧困與反貧困的實踐根源。這段經歷讓他深切了解到什麼是中國的農村、什麼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什麼是中國的貧困地區和貧困大眾。他對貧困大眾的深情和擔當,深深融入到他的人生追求之中。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梁家河的插隊經歷,形成了習近平扶貧思想的最初萌芽。

二是實踐于先後在河北正定縣、福建廈門市、福建寧德地區、福建省、浙江省擔任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職務時期。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在河北正定工作,走遍全縣200多個村子,大刀闊斧改革經濟發展模式,大力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帶領全縣人民一舉甩掉“高産窮縣”的帽子。在福建省、浙江省工作期間,始終重視和探索幫助落後地區、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有效模式,提出並實踐“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和“內生動力”等。組織開展造福工程、山海協作、向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等工作,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積極貫徹鄧小平同志“兩個大局”戰略思想,開創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閩寧模式”。無論是從較為封閉的內陸還是到相對開放的沿海,從經濟欠發達地區到發達地區,習近平始終把貧困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頭,深入思考和探索扶貧開發路徑,其反貧困思想在《知之深、愛之切》《擺脫貧困》《展山海宏圖創世紀輝煌——福建山海聯動發展研究》《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等系列著作中均有充分體現。

三是形成于擔任黨的總書記以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國內考察就去了河北省阜平縣看真貧,提出了消除貧困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兩個重中之重、科學扶貧、內源扶貧、精神扶貧等重要思想。五年來先後30多次國內考察都涉及扶貧,連續5年新年國內首次考察都調研扶貧,14個連片特困地區基本都走遍了,多次發表涉及扶貧開發的重要講話,主持或參加涉及扶貧開發的重要會議,以強烈的歷史擔當和改革創新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破解扶貧開發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深刻闡述了“六個精準”的要求,“五個一批”的路徑以及“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關鍵問題,標誌著以精準扶貧為核心的習近平扶貧思想體系形成與成熟。

1  2  3  4  5  6  7  8  >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