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牧羊女”願做扶貧“領頭羊”

發佈時間:2018-03-19 09:50:17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劉錦秀,牧羊女,冷鏈物流,貧困戶,黑山羊

  ▲劉錦秀代表在家鄉帶領鄉民養殖黑山羊,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劉錦秀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前。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完顏文豪

個頭不高、身材嬌小,全國人大代表劉錦秀,説起話來卻連珠炮語,頗顯幹練,似乎時刻散發著一股奮鬥者的強大能量。

這股能量讓她從一個普通的山裏姑娘,成長為一個知名企業家——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田縣錦秀林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也讓她從大別山“牧羊女”,變成精準扶貧的“領頭羊”。

從2003年8月25日,劉錦秀返鄉創業,組建合作社、帶領鄉民養殖黑山羊,如今已經帶動大別山7700多戶養殖戶脫貧致富。

2015年,她與175個村406戶建檔立卡貧苦戶建立幫扶關係,2017年年底貧困戶戶均收入達到2萬元,80%貧困戶將在今年實現脫貧。

在她看來,産業扶貧已進入深水區,外部政策空間和物質基礎明顯改善,但意識層面的障礙仍有待破除,眼下産業扶貧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智”和“志”。

她認為,針對新識別納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脫貧意願不強的貧困戶,政府應首先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開展資源和意願的精準引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主脫貧致富的信念。“明確的意願、適合的資源、政府的政策、企業的幫扶,這四個要素決定著貧困戶能否通過産業扶貧迅速脫貧致富。其中,意願和資源是基礎和前提。”

劉錦秀的扶貧初心,來自於童年時期刻骨銘心的貧窮記憶。

當思緒回到上世紀80年代初,那個大別山區貧困家庭的小女孩,最盼望著過年,“因為只有那幾天才能吃上肉”;也最害怕過年,只能穿著露出棉花的破棉襖和露著腳趾的破布鞋去拜年,“站在人家的堂屋裏,感受到異樣的目光,小小的我感到無地自容,心裏恨死了那個‘窮’字。”

為了緩解家庭困境,劉錦秀十多歲時就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憑著一股不怕吃苦又倔強的勁兒,她從一名普通女工,一路升到小組長、班長、車間主任。

後來,不滿足一直打工的她,開始自主創業。十年中,事業上有了創業的平臺,在城裏也有了幸福的三口之家。這一度讓她覺得貧困已經遠離了自己的生活,直到邂逅了一個小女孩。

2002年初夏的一天,大別山區的羅田縣鄉村,下著濛濛細雨,劉錦秀開車回家探親,在路上迎面看到一個八九歲大的小女孩,赤著腳挽著褲腿走在泥地裏,手裏小心翼翼地拎著一雙半新的布鞋。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兒時的自己,下雨天赤腳走路,不捨得穿鞋。我心裏很不是滋味,這麼多年過去了,家鄉還是這樣窮。”

劉錦秀心裏冒出了改變家鄉貧窮面貌的想法。兩年後,在父親的支援下,想法變成了行動。父女倆決定利用當地的天然林地和豐富水源優勢,養殖大別山黑山羊,於是就在半山腰搭了兩間草棚,中間隔塊木板,一邊住人,一邊住羊。

“山上不通路沒有電,草棚冬天四處漏風,夏天蚊叮蟲咬。”劉錦秀過上了大別上牧羊女的生活。

剛開始不懂養殖技術,養的第一批47隻羊,不出半年死了一半,前兩年一直賠錢。父女倆就白天背著羊找專家訪獸醫,走訪養殖戶討經驗,晚上點著煤油燈整夜地想法子。很快,劉錦秀學會了給羊打針喂藥接生,科學地改造羊舍、選種育種,還初步建立了銷售渠道。

2005年,她終於掙到第一筆錢,只有十幾萬,“卻讓我欣喜若狂,因為我終於看到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希望。”

此後,她成立黑山羊養殖合作社,為山區農民養羊統一提供種羊、統一欄圈建設、統一防疫消毒、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羊肉回收,為家鄉村民闖出了一條産業脫貧路。

從2013年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劉錦秀就為大別山牛羊産業呼籲,建議加大力度扶持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牛羊産業。

今年兩會,劉錦秀帶來了多份建議,加大脫貧摘帽政策扶持力度、支援南方牛羊産業發展、重視支援大別山區板栗産業扶貧和振興發展……

“國家應該以培育主導産業的思路來抓産業扶貧。”劉錦秀認為,依靠貧困戶單打獨鬥來脫貧不現實,應在充分挖掘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的基礎上,確定主導産業、依託龍頭企業,將所有貧困戶整合在一起“抱團取暖”。

她建議,國家要用戰略眼光調研各區域産業特色,重點關注特定區域特定産業內已經基本成型、具備産業扶貧實力和意願的企業。具體而言,從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企業品牌建設、節能減排體系建設、規模化生産程度等方面對企業進行考核,並進行“以獎代補”支援。通過這種激勵,龍頭企業將更有能力和意願去服務、帶動貧困戶。

“我是大別山的一片葉子,綠著為了萬物,就算哪一天枯了,也要化作泥土……”這位把“大別山牧羊女”寫到微信昵稱裏的人大代表,心中始終裝著家鄉的貧困鄉親,“願做一隻精準扶貧的領頭羊”。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