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鎮扶貧幹部將成彬(左三)正在指導群眾種植大棚蘑菇。譙城區為牛集鎮蔣樓民族村建造了10個標準食用菌大棚,年經濟收入可達30多萬元,使蔣樓民族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直接受益。 劉勤利攝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各級黨委、政府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扶貧戰線廣大幹部奮力拼搏,夜以繼日地工作,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有人説,扶貧幹部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這些為扶貧大業獻出生命者,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黃星,45歲,湖北省十堰市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2月27日,農曆正月十二,因連續工作勞累過度,突發心梗,不幸離世。
張曙光,48歲,貴州印江縣川岩村原黨支部書記,為村裏修公路、引自來水、重建小學、幫扶困難戶,在走訪貧困戶時不幸摔傷辭世。他常説:“人生不一定要鮮艷,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顏色。”
趙超文,32歲,河南新蔡縣第二高中老師,主動請纓到余店鎮二宋莊村任第一書記,苦幹實幹,為村裏引進蔬菜果樹,辦大棚基地和養殖場,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脫貧,因急性心肌梗塞去世。生命最後一刻,他捂著胸口説:“要是檢查沒事,我明天就回來了。”
王亞楠,29歲,安徽泗縣丁湖鎮原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大學畢業後紮根基層,心繫群眾,埋頭苦幹,經常吃住在辦公室,在入村扶貧時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離世。
李保國,58歲,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情係太行山革命老區貧困群眾,每年堅持在基層扶貧200天以上,使140多萬畝荒山披上綠裝,帶動10余萬群眾脫貧致富,被群眾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逝世。
趙文強,46歲,廣西金秀縣扶貧辦原主任,常年高負荷工作,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聶帥、梁恩宇,22歲,四川雷波縣城建局技術員,響應脫貧攻堅號召,放棄城市高薪工作回到貧困地區,在指導貧困戶異地搬遷工作途中,不幸因車禍離世。
……
2013年以來,全國有512名同志在脫貧攻堅戰場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脫貧攻堅壯歌。
今年春節前,黃星被抽調到陜西榆林參加交叉考評檢查,臘月二十三才回到十堰。因扶貧工作太忙,他拖著感冒遷延不愈的疲弱身體,從正月初五起連續加班。生命終點前一天的2月26日,黃星在丹江口市走村串戶檢查扶貧工作,趕回家中已深夜24時。次日,他仍早早趕到辦公室,晚上繼續加班,23時胸口疼痛,不久心臟停跳,永遠地拋下了80歲的老母和還在上學的女兒。
也許有人要説,扶貧幹部何必那麼拼?
不拼不行啊!就拿精準識別工作來説吧,為基本摸清我國貧困人口分佈、致貧原因、脫貧需求等資訊,建立起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資訊系統,2014年全國組織了80多萬人進村入戶,共識別出12.8萬個貧困村、2948萬貧困戶、8962萬貧困人口。為確保資訊精準,2017年各地又對脫貧真實性開展自查自糾,245萬標注脫貧人口重新回退為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使我國貧困數據第一次實現了到村、到戶、到人,為中央制定精準扶貧政策措施、實行最嚴格考核制度和保證脫貧品質打下了基礎。
再如精準幫扶,為確保精準幫扶到村到人,全國累計派出43.5萬名優秀幹部到貧困村和基層黨組織薄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派出277.8萬名幹部駐村幫扶。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積極幫助群眾出主意幹實事,推動扶貧政策措施落地落實,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努力推進特色産業脫貧、勞務輸出脫貧、易地搬遷脫貧、教育脫貧、積極探索生態保護扶貧、鄉村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精準扶貧新路徑。
容易脫貧的早已脫貧,剩下的全是“硬骨頭”,減貧難度極大,不拼能行嗎!
國務院扶貧辦數據顯示,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需要啃的骨頭越來越硬,工作的難度和強度日益增加,獻出寶貴生命的扶貧幹部呈逐年增加趨勢。這些為脫貧攻堅獻出寶貴生命的幹部,從年度分佈看,2013年為20名,佔4%;2014年為18名,佔3.5%;2015年為36名,佔7%;2016年為120名,佔23.4%;2017年為297名,佔58%。
2018年1月份,為脫貧攻堅獻出寶貴生命的幹部就達21人,比2013年全年都多。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廣大扶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扶貧工作開創了新局面,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過去5年間,全國減貧6800萬人,年均減貧1300萬人以上,前所未有。28個貧困縣率先脫貧摘帽,第一次實現貧困縣總量減少。通過脫貧攻堅大量投入,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步伐加快,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培育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了發展後勁,增強了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上進心。
脫貧攻堅不僅創造了我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而且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