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

發佈時間:2018-03-09 10:21:37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精準行銷,電商,扶貧工作,冷鏈物流,扶貧戰略

近年來,河北省南皮縣積極探索電商扶貧模式,通過與企業合作,搭建起“獅城易購”電商平臺,並依託黨員供銷服務社建立了“城鄉快運”物流配送體系,打通農村電商流通“最後一公里”。記者 牟宇 攝

在脫貧攻堅這場時代大考中,網際網路正在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為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插上脫貧奔小康的“翅膀”。

精準扶貧再成兩會熱點

每年的全國兩會都少不了網際網路企業家的身影,今年也不例外。從目前出席2018年全國兩會的網際網路企業家代表和委員帶來的建議和提案來看,繼2017年全國兩會之後,“精準扶貧”再次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

作為2018年全國兩會上的新面孔,第一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的提案就鎖定了精準扶貧。

在題為《關於發揮電商富農作用,打造扶貧“新通路”的建議》中,劉強東認為,電商可以發揮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有效地把社會資源的供給和需求銜接起來,破解貧困地區的“資源限制”,開闢脫貧攻堅的“新通路”。

但他發現,目前尚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電商産業扶貧的縱深發展:一是農産品“小”“散”“非標”,競爭力不足;二是農産品品牌發展不足,市場效益沒有充分體現;三是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産地倉等模式應用難度大。

對此,劉強東提議促進農産品規模化生産,提升農産品競爭力;調動各方資源,實施“扶貧品牌”培育行動;出臺支援鼓勵政策,加快農産品物流設施建設;加大扶貧宣傳,推進“消費扶貧”。

而精準扶貧也是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這幾年關注的重點。在張近東看來,當前的電商扶貧模式還不夠精準,沒有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沒有依據致貧原因在扶貧方式上因勢利導,産業扶貧長效機制建設不足,“輸血”增收的同時,對於貧困戶持續“造血”致富功能還有待加強。

張近東建議,政府要加強對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特別是要重點支援冷鏈物流等與農副産品上行息息相關的特色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扶貧方式從捐贈扶貧、銷售扶貧向産業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及集體經濟增收扶貧等模式轉移。

為了推動農村産業升級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因地制宜地促進農特産品的生産,帶動農民實現脫貧致富,新當選的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也在《關於利用資訊技術促進農業産業升級,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提案》中建議,各級政府應簡化審批制度,摒除現有審批制度可能造成的不當阻礙;創立完善的扶貧農産品認證制度,切實保障農民收入;鼓勵、扶持一批勇於探索、專注于農特産品生産的民營企業參與到農村精準扶貧工作中;借助網際網路助力扶貧農産品的宣傳與銷售。

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

所謂精準扶貧,是相對粗放扶貧而言的,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的程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目前,我國貧困面大幅縮小,剩下的是底子最薄弱、條件最惡劣、工程最艱巨的地方,同樣的投入很難再有之前的産出,“減貧效應”遞減要求扶貧必須向精準扶貧轉變。

“網際網路+”的廣泛普及和應用,無疑給貧困地區創新精準扶貧方式帶來了新思路。

2017年11月24日,劉強東宣佈正式成為河北省阜平縣平石頭村名譽村主任,併為自己定下了帶動平石頭村産業脫貧的目標:“五年內全村村民全部脫貧!不是用捐贈方式,而是産業方式!”

自2016年與國務院扶貧辦簽署了電商扶貧戰略協議以來,京東集團立足電商、物流、金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大力開展“網際網路+”精準扶貧,將京東電商平臺建成幫助貧困縣農産品上行的重要通道。

按照京東方面公佈的數據,目前京東已在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推進落實電商精準扶貧工作,發揮電商平臺對接産銷、精準行銷的作用。

蘇寧則以“蘇寧易購電商扶貧實訓店”為載體,通過屬地化公司註冊、目標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定向就業實訓、線上線下行銷技能培養、服務業務承接等方式,實現就業扶貧、培訓扶貧在當地的落地、實踐。

沈艷雲是河北沽源縣豐源店鄉豐源店村的一名貧困戶,直到2017年11月,蘇寧易購全國首家電商扶貧實訓店開到了沈艷雲所在村,過去捉襟見肘的情況終於有了改觀。

除了河北省沽源縣,2018年春節前蘇寧已在貴州省雷山縣、貴州省威寧縣、重慶市開州區開了3家電商扶貧實訓店。據張近東介紹,2018年蘇寧電商扶貧實訓店要在全國100個貧困縣落地。

電商後起之秀拼多多也在電商下鄉進程中,探索出了獨特的“拼多多模式”——在供給側,通過“C2B預售”聚集海量訂單分拆給産區,精準到貧困戶;在需求側,讓3億用戶接力分享的社交力量,讓農貨訂單裂變式增長。

作為“網際網路+農業”代表性企業,網易味央則在農業産業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希望通過模式在全國範圍內的複製推廣,成為精準扶貧的中堅力量。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高調宣佈,未來5年,將投入100億元到這項業務中,探索出“網際網路+脫貧”的新模式。

攪活鄉村産業發展新局面

從武陵山區到烏蒙山區、從呂梁山區到大別山區……網際網路與脫貧攻堅的結合,為“精準扶貧”插上了翅膀。

據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在國際社會上産生強烈反響。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高度肯定中國減貧成效,認為中國的減貧脫貧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有關專家認為,將網際網路引入精準扶貧戰略,既是適應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之所為,也是精準扶貧實現加倍乘數效應打贏扶貧脫貧攻堅戰的現實選擇。

網際網路為鄉村帶來了新變化:通過對貧困地區群眾進行電商和網路技術等各種知識和技能培訓,不僅鼓起了群眾的“口袋”,也豐富了群眾的“腦袋”。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精準扶貧既是貧困地區脫貧的機遇,也是網際網路企業發展的機遇。

中國經濟正在擺脫對製造業和出口的過度依賴,轉向一個更多由國內消費驅動的社會。收入平等改善成為中國消費和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推動力,不同於一二線城市的消費飽和和激烈競爭,鄉村仍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58集團CEO姚勁波表示,“中國的鄉村未來具有廣闊的前景,這裡生活著超過一半的中國人,他們從線下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跳過PC、傳統網際網路,直接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農村和城市在資訊透明、産品流通方面的鴻溝會越來越小。”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路零售額120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1%,高出農村增速13個百分點。發達的商業網路從城市延伸到農村,品牌消費品實現渠道下沉將是大勢所趨。

網際網路讓鄉村進入了資訊化的新時代,它改變了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為鄉村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搭載村民更加主動、自信、堅定地走上脫貧致富路。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