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興農,向農業強國轉身(連線評論員)

發佈時間:2018-03-06 09:47:0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何鼎鼎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農業,品質,四川,興農,品牌

對話人:

何鼎鼎 人民日報評論員

鄧 也  四川日報評論員

何鼎鼎:一個國家農業強不強,産量固然重要,但歸根結底得用品質來衡量。今天你走進超市就會發現,一樣農産品若是進口的,是有機的,是生産全過程可追溯的,就格外暢銷,定價也會更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農業發展的巨大契機,農産品全球化競爭、“舌尖上的安全”也構成挑戰,如何把優質“産出來”,把安全“管出來”,把品牌“樹起來”,中國農業確實到了提質增效的重要關口。

鄧也:高品質不能挂在嘴上,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先從頑疾入手。農業部確定2018年為“農業品質年”,提出通過2—3年,大城市郊區、“菜籃子”主産縣基本實現按標生産,5年內逐步禁止使用剩餘10種高毒農藥等時間表。這些硬杠杠的落實,將會在根本上改變農業生産面貌。也只有真正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才能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大文章。

何鼎鼎:小農經濟發達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國情,分散的家庭生産導致的問題,需要以法治化、標準化、品牌化來解決。比如,加快修訂農産品品質安全法,擴大食用農産品監測範圍,已提上日程;山東正加快推進蔬菜標準認證中心建設;福建則希望強化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等知名品牌,提升農業整體品牌率。實現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區域競爭正同步展開,甚至有不少省份已對照中央精神,著手將品質興農關鍵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評價內容。

鄧也:沒錯,品質興農之要,也在治理創新。在四川,被譽為“中國泡菜之鄉”的眉山市東坡區為了“強産業”,專門成立泡菜産業局,負責原料基地建設、品質安全管理和泡菜品牌建設,僅2017年就“泡”出157億元産值。四川很明白,有基地才有流水線,有品牌才有知名度,有加工才有附加值,有治理的出新,才能守住農業的初心。即使一味再簡單不過的泡菜,當放入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和“網際網路+”的壇子中“腌制”,也會産生神奇的化學變化。

何鼎鼎:人們正期待著中國農業由大到強的化學變化。四川素有“天府糧倉”之美譽,去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就指出,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不能丟。在你看來,守住這塊金字招牌的關鍵是什麼?

鄧也:既要有底線思維,更要有高標準追求。首先是將安全管起來,守住從田園到餐桌的每一個關口;其次就是要實現從單個品牌向品牌集群發展。比如通過在“優、綠、特、強、新、實”上用功,使四川實現了川茶、川酒、川菜、川藥、川果等“川字號”特色效益農業集群式崛起,而區域農業品牌價值的整體提升,必將極大地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華麗轉身。

何鼎鼎:品質興農,同樣離不開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求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這為破解農村人才瓶頸制約、走品質興農之路提供了制度性方案。

鄧也:要實現品質興農,人的因素至關重要。沒有農民職業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事實上,人力資本下鄉,在鄉村振興的所有環節都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中央一號文件的基礎上,四川提出“全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制度”,突破以往的簡單培訓,提出了更高的成體系的要求。我們相信,新型農民與品質興農將互相吸引、互相促進。當品質興農能為農業帶來更高附加值、讓從業者過上更體面、有尊嚴的生活,必然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土地,為中國農業的更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06日 07 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