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並真正實現鄉村的振興、解決城鄉與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而與往年僅僅關注三農問題不同,今年的2月4日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以“鄉村振興”為主題,併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指明瞭方向。那麼,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有何新的政策突破?又該如何實施?
從三農政策走向城鄉融合
與過去的中央一號文件相比,今年的一號文件主題是鄉村振興。它不再僅僅關注三農,而是涉及到鄉村與城市更寬廣的領域,這也是今年的一號文件與過去最大的不同之處。
過去的一號文件主要包括農業、農村與農民,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對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部署,突破了過去僅僅局限在三農的格局,是從一個更廣闊的領域、更大的視野、更長遠的視角進行戰略佈局。
中央一號文件主要從鄉村振興的五大要素出發,提出具體的政策體系。在此基礎上,對鄉村振興的人、財、物來源以及組織保障機制進行佈局,提出許多有創新的政策。由於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與過去萬字左右的中央一號文件相比,今年的一號文件有16000多字,非常厚重。它既是對2018年三農工作進行的全面部署,更是對整個鄉村振興戰略的長遠發展進行一個全面佈局,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如何圍繞實現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進行全面政策佈置,可以用20個字概括,即: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與生活富裕。
發力目標明確
我國農業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在向小康階段邁進過程中還面臨諸多挑戰:如優質農産品供給還不足,傳統的小農服務還遠遠不夠,産業融合還沒有破題。因此,要通過品質興農、綠色興農這兩個抓手讓産業興旺。要從國家層面進行品質興農的規劃,建立健全品質性能的評價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與考核體系等,通過一二三産業融合與産業鏈的延伸來提升農産品品質。
産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要實現生態宜居,首先就是要加強山水林田湖的建設。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因此要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建設與保護。同時,還要對農村目前存在的突出的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整治。目前我國農村的環境存在不少問題,包括過量使用化肥農藥、農村廢棄物處理缺乏,還有塑膠薄膜與秸稈利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等,需要通過綜合整治來解決。
一個理想的農村一定是風清氣正的地方,有良好的家風和淳樸的民風。要通過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建設,通過推進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建設,通過家庭美德與個人品德建設,來強化農民的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與集體意識,通過弘揚國家農村傳統文化與加強對農村文化的保護來振興鄉風文明。
近年來,我國鄉村治理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包括村莊基層幹部隊伍老化、知識跟不上,還有部分村莊出現黑惡勢力,各種宗教熱、寺廟熱等。村莊選舉也存在不少問題,諸如家族控制、金錢開道等。針對這些問題,十九大提出要重視自治、法治、德治的建設,完善鄉村治理體系。而一個理想的鄉村治理體系,一定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和法治保障。同時要加強黨組織建設,為老化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輸入新生代力量。
而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是要讓農民過上富裕的生活。這需要通過加強農村學前教育、高中教育的普及,建立寄宿制教育,還有中小學免費午餐、向鄉村教師傾斜等,以提高農民的教育水準;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與醫療體系,解決好農民看病難的問題;通過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水電氣、電網物流資訊廣播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的人居環境建設,把農村的垃圾、污水處理等解決好,使農村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
鄉村振興需要諸多政策創新
鄉村振興需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首先就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讓農民的承包期在二輪承包結束後再延長30年,讓農民吃上定心丸。只有讓土地掌握在農民手中,國家的糧食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另外一個重大政策突破是宅基地的三權分置。在保證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農民資格權不變的前提下,放活其使用權。我國農民的宅基地有3億畝,近三分之一在閒置。通過使用權的流轉,可以讓這些閒置的農村非農建設用地得到有效利用,在城市工作的農民還可以每年得到財産收益,農村的産業新業態也有了用地保障。
此外,如何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資金保障,如何對鄉村振興進行規劃引領等,文件都提出了明確的意見。鄉村政策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相信在這些重大政策創新中,我國的鄉村一定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