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2月19日電 題:第一書記留村扶貧過大年
新華社記者 李雙溪
新春時節,記者走訪了吉林省西部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在這裡,記者看到的不再是第一書記“佳節式”“迎檢式”“鐘點式”的訪貧問苦,而是留在老百姓身邊,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送去“産業年貨”“解困福字”和“脫貧紅包”。
“産業年貨”分量足
在大安市同德村,上百隻母羊陸續産羔,但天寒地冷,新生的羊羔有被凍死的危險。貧困戶缺乏護理技術,“年關將近上哪去找人?”
第一書記劉雲峰了解情況後,聯繫大安市農技師入村。記者來到同德村採訪時,大安市牛羊胚胎移植中心副主任李永鈞正在手把手教貧困戶産房保暖的竅門。
2017年,為了羔羊防疫,劉雲峰聯繫資金為合作社羊舍建設了竹制“羊炕”,羊糞落在炕縫裏,與羊隔離,減少了疾病傳播,收購價格每斤提高0.5元至1元。
在通榆縣育林村,貧困戶馬光從第一書記王有思手裏接過上個月的4000元工資,覺得沉甸甸的。
育林村是沙土地,除了種馬鈴薯、雜糧,其他都不適合。2016年王有思從吉林省監獄管理局派駐到育林村,曾將村裏的馬鈴薯賣到監獄食堂,但輸血式的扶貧難以解決根本問題。
王有思打聽馬鈴薯可以做成粉條、粉絲。到外地5次取經後,2017年7月在村裏建設了一家粉條加工廠。年底,當晶瑩的粉條流淌出來時,興奮的王有思抓起來就吃。兩個月來,企業已生産粉條18萬斤,銷售50多萬元。企業將40萬元分給村民,還雇用了24名貧困戶,馬光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白城市共有289個規模以上企業與貧困村開展對接,參與扶貧攻堅。
“解困福字”添喜慶
年關將近,76歲的孤寡老人鄭永林找到大安市同德村的村部,愁容滿面地拉著第一書記劉雲峰的手説,“這是我新年前最後一次化療,耽誤2周沒去了。”
“為啥不去啊,大爺?”
“我走了,家裏沒人,自來水上凍,就得來年春天才能吃上水。”
“這事好辦,我讓鄰居每天幫你灶裏添把火,放心去化療吧。”劉雲峰説。
2017年初鄭永林尿血加重,劉雲峰開車送他到長春市醫院檢查出膀胱癌。手術之後,已經多次化療,1.5萬元的住院治療費用,全部報銷。鄭永林沒花1分錢,病情得到了有效治療。
在通榆縣烏蘭花村,家家戶戶都在往門上貼“福”字,並且字頭衝下以示“福倒”(到)。
第一書記王學范推開中度貧困戶楊慶紅家的大門,進去就問“楊柳回來沒有,工作咋樣了?”
楊柳是楊慶紅的女兒,通榆師範學院的畢業生,由於家庭貧困,無錢繳納8200元學費,畢業一年來拿不到畢業證。她只能在學校附近的飯店當服務員,月薪不到2000元。
楊慶紅找到王學范幫忙。王學范輾轉聯繫到通化師範學院,把楊慶紅家的貧困證明和家裏照片視頻一起送到學校。經過研究,學校免去了楊柳欠下的所有學費,頒給她畢業證。年底前她已經在北京找到了一份教育培訓的工作,月薪4000元。
楊柳拿著嶄新的畢業證説:“這才是真正的‘福’到。”
“脫貧紅包”響噹噹
春節期間,記者走訪的近10個村屯中,多數第一書記依然留守村裏,為貧困戶排憂解難。
“過去新年慰問貧困戶,雨過地皮濕,送個米麵油就結束了。”大安市先進村第一書記王磊説,“今年扶貧伴隨著作風轉變,過年留守就是為了切實解決貧困戶的難題。”
通榆縣光輝村第一書記郝棟臨近新年還在村裏徵求貧困戶意見,來年是否上樓,將土地流轉給牧業企業種植牧草,這樣每公頃土地承包費可以達到7000元,是市場價格的3至4倍。
64歲的貧困戶張淑貞説,郝書記一年來,幫著挑水劈柴,扶著帕金森症的老伴出門遛彎兒。“來得次數太多了,連狗都不咬他了。”
一年來,第一書記送來了實實在在的“脫貧紅包”:2017年白城市共實現脫貧人口5.1萬,貧困村退出134個,佔全市貧困村總數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