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種樹之前,陳少玲跑到很多國家找礦開礦,逐漸意識到“不能再做破壞地球的事”。2012年,在朋友建議下,她來到獨山縣一個布依族村寨種植無患子樹。
“當地老百姓生活很苦,用松木搭房子再用報紙一糊就住進去了。”她回憶初到獨山看到的樣子。
在西南貧困村寨的荒山上,陳少玲帶著團隊,僅用兩年時間就種下了8000多畝無患子樹,隨後又慢慢發展起林下種植和生態養殖等。
對這種房前屋後常見的樹木,當地老百姓原來只知道,咳嗽和嗓子痛時,找無患子樹葉嚼一嚼就會舒服一些。外地人跑過來種了這麼多樹,肯定錯不了,於是也跟著種了7000多畝無患子。
“但我們現在不敢再種了,怎麼抗病蟲害,怎麼開發無患子藥用價值,我們需要專家進一步指導。”陳少玲説。
1月30日,由華夏文化紐帶工程執委會主辦,雨花行動公益基金支援的“中華親情林——無患子樹公益扶貧認養行動”啟動儀式上,皮膚黝黑身材精瘦的陳少玲,講述了她種植無患子樹的經歷和困惑。
同樣與無患子樹結緣的還有伍麗琴。這位致力於無患子種植和推廣的女企業家,童年記憶中就有一棵無患子樹,後來因為拆遷而被砍伐。
2009年,伍麗琴傾其積蓄在湖南省石門縣創辦了“湖南無患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提取無患子樹中含量豐富的皂苷成分,製作相關日化用品。
陳少玲和伍麗琴,同樣擁有成千上萬畝無患子林木基地,同樣成為兩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攻堅代表人物,同樣面臨産品推廣和資金接續不暢的困境。
在“中華親情林——無患子樹公益扶貧認養行動”啟動儀式上,社會組織向她們伸出了公益幫扶之手。
其中,雨花行動公益基金將購買這兩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無患子樹苗兩萬棵,捐給杭州市富陽區常安鎮的生態修復事業,並由該鎮培育作為酵素産業的原料;在美發行業具有影響力的絲絲關愛基金,則將購買這兩個無患子林木基地研發的生物洗滌用品,在美發行業全面推廣,改變行業過度使用化學洗滌産品的現狀。
“中華親情林”項目是海外華僑華人、台灣同胞在中國大陸認養有吉祥內涵的長壽林木,同時附上自己的家譜和親情資料並持續養護林木的文化林業工程。截至目前,已有120多個市縣對“中華親情林”基地提出了申報。
將“中華親情林”認養和兩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無患子林基地相結合,深化了這一公益項目的價值。
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賀軍偉認為,將這一公益項目和扶貧行動有機結合的新思路,發展為適用於全國的普適模式,並在全國推廣開來,意義更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