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清市:産業扶貧鼓起“錢袋子”

發佈時間:2018-01-20 13:44:08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程鴻飛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扶貧資金,臨清市,貧困戶,錢袋子,扶貧工程

本報訊(郭長龍記者程鴻飛)扶貧資金投入大,脫貧的步伐才能更快。2017年,山東省臨清市投入專項扶貧資金5830萬元、實施78個産業扶貧項目,並吸納社會資本2.8億元,用於企業發展。同時專門劃撥550萬元扶貧資金,用於6個脫貧任務重的鎮發展産業項目。在項目實施中,按照“負贏不負虧”的原則向當地企業或合作社投入産業扶貧資金,形成“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的合作模式,確保群眾享受投資額7%-12%的保底收益。

“自從村裏建了扶貧車間,我們足不出村就能賺到錢,在村裏上班還能顧家,真是兩不誤,我這個月又領了3000多元的工資!”山東省臨清市煙店鎮南崔莊貧困戶崔俊陽告訴記者。

原來,從2017年開始,南崔莊在省派第一書記于雷的帶領下,統籌了5個村380萬元扶貧資金,在幫包村南崔莊建設了軸承生産標準化廠房、上了熱處理設備,由南崔莊村黨支部書記崔洪華租賃使用,每年支付5個村貧困戶38萬元扶貧收益,平均每戶2420元,有能力的貧困戶則可以優先到工廠打工,保證了貧困戶脫貧,現在該村貧困戶都已經實現脫貧。

而這只是臨清市産業脫貧的一個縮影。臨清市扶貧辦主任陳永志介紹,臨清市結合村居實際,著力以精準高效的扶貧産業項目全面提升貧困村居和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大力實施造血式扶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為了使國家産業扶貧資金髮揮最大效益,臨清市在這方面用盡了心思。劉垓子鎮有9個省級貧困村,發現當地農村閒散婦女勞動力較多,且會縫紉技能的不在少數。於是該鎮利用扶貧資金建起了善愛服裝廠。工廠依託臨清恒一紡織公司進行來料加工生産,現有設備30余臺,職工36人,項目收益將對老弱病殘貧困戶按不同情況、不同程度,分等次地實施福利托底扶貧,走出了一條貧困人口就地脫貧的好路子。

“我們還開展了‘企業下鄉+土地流轉+就近就業’的百企下鄉扶貧工程,依託軸承、紡織、農機配件、倣古傢具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動員130家企業下鄉扶貧。貧困戶年均可增加土地流轉收入1000余元、務工收入6000余元。”陳永志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