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社會的溫暖融化頭頂冰花

發佈時間:2018-01-12 10:20:31 | 來源:中國教育報 | 作者:楊三喜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冰花,留守兒童,控輟保學,農村公共服務,男孩

1月9日,雲南昭通一名頭頂風霜上學的孩子照片,引發了“整個朋友圈”的心疼。照片中的孩子站在教室中,穿著並不厚實的衣服,頭髮和眉毛被風霜沾成了雪白,臉蛋通紅。“冰花男孩”今年8歲,是雲南昭通魯甸縣新街鎮轉山包小學的學生。由於忙著往學校趕,忘了加衣服和帶雨傘,走了40多分鍾山路,沾染了冰霜,於是出現了上述照片那一幕。

“冰花男孩”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父親在昆明打工,母親兩年前出去打工後至今未歸,家裏只有姐姐和年邁的奶奶。魯甸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四分之一左右人口為貧困人口,2016年該縣每人平均GDP為12621元,不到全國每人平均GDP (53817元)的四分之一。轉山包村,更是貧上加貧,這裡地方偏僻,距離縣城約60公里,交通不便,且土地貧瘠,連蔬菜瓜果都不宜種植。

“冰花男孩”的上學之路讓人心疼,更讓人淚目的是,他身上表現出來的純真、樂觀、堅強和那股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對一路的艱辛輕描淡寫:“上學冷,但不辛苦!”談及理想,他説長大後“要當警察,因為可以抓壞人”。雖然沒有走出過轉山包村,但他有著對北京的期待,“想去看看那裏的學生是怎麼讀書的”。

生活在城市之中,習慣了車水馬龍、燈火通明的我們難以想像還有人生存在這般艱苦條件下。這是一組組貧困數據難以傳遞和表達的資訊,是社會公平的痛點所在。

“冰花男孩”受到了熱心網友的關心和幫助,雲南省多部門也迅速啟動“青春暖冬行動”。1月10日,“冰花男孩”所在的學校及附近高寒山區學校的孩子們已經領到了第一批“暖冬補助”。還有企業為學校捐贈了取暖設備,學校也已經準備為上學比較遠的學生提供免費在校住宿。

關愛行動及時也暖心,是這個寒冬裏最溫暖的故事之一。但如何讓“冰花男孩”的上學之路從泥濘變通衢,讓他的人生之路更加順暢,對美好未來的嚮往終能成真,並讓改變不局限于個體,卻不能止於此。

雖説貧困會激發人的鬥志,可極度貧困不僅會扼殺人的想像力和希望,也會阻礙人的成長和成功。從孩子所處的環境來看,要想實現理想,仍道阻且長。從家到轉山包小學4.5公里的路程,要走近一個小時,雖然艱辛,但卻遠不是最難之所在。

扶貧先扶智,教育在扶貧攻堅中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的作用,但越是貧困地區,堅持對教育的信心也就越為艱難。上學難、上學遠,因貧失學輟學仍然是實現控輟保學任務的重大挑戰。在最偏遠、最貧困的地區,像“冰花男孩”這樣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孩子還有很多。

融化“冰花男孩”們頭上的冰雪,需要的是全社會的系統行動。優化農村學校佈局,讓孩子們能夠就近上學,改善農村學校基礎設施投入,把冰雪擋在教室之外,提升農村教育品質,讓農村孩子們的求學之路更有希望。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減貧效應”逐年遞減,扶貧工作要啃的骨頭越來越硬,已然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深水區,打通扶貧工作的“最後一公里”尤為關鍵。幫助“冰花男孩”們還需直面改善當地交通狀況、破解農村公共服務滯後難題,讓扶貧效果直抵“最弱勢群體”“最關鍵領域”。針對留守兒童,還須創造條件讓留守兒童隨父母在工作地接受教育之路更加通暢,讓他們得以享受溫馨的家庭生活。

心疼“冰花男孩”的最好方式,不是感動,是發動全社會的力量,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減少他們實現人生夢想的阻礙,為他們的成長成才鋪就一條更為通暢的道路,絕不辜負那滾燙的生活理想。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