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中國強起來的“大戰略”

發佈時間:2018-01-09 15:41:39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楊多貴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鄉村 農村 農業 發展 振興


楊多貴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中國革命和建設從鄉村一路走來:1949年,新中國站起來,從鄉村走來;1978年,改革開放富起來,從鄉村走來;2018年,中國強起來,也從鄉村走來!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品質。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可以説,沒有農業農村的強起來,就沒有國家的強起來!

城市與鄉村是實現中國夢的“雙翼”,是驅動中國強起來的“雙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與西方發達國家農業農村現代化相比,具有三大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

首先,城鄉融合、等值共榮。如果説“鄉村是大地”,那麼“城市是天空”;如果説鄉村是支撐中國健康發展的“任脈”,那麼城市就是支撐中國健康發展的“督脈”,城鄉融合就是打通中國健康發展的“任督二脈”。城鄉融合直面當前我國發展的主要矛盾,讓中國發展更加平衡,更加協調,更加充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必須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更加注重發揮鄉村主動性,充分激發鄉村活力,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鄉村要成為與城市並行的發展主體,從根本上改變過去鄉村從屬於城鎮的現實。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構建鄉村和城市共建共用的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城市和農村兩個板塊等值均衡、共生共榮。

其次,産業興旺、品質興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産業興旺”居於首位,沒有産業興旺,就不可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實現産業興旺,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品質興農之路,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實施品質興農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當前,我國鄉村産業興旺的最大的瓶頸和制約因素是傳統農戶的小規模分散經營,嚴重阻礙著現代化的先進農業技術和大型農機裝備的廣泛使用,影響其與國內外開放的大市場的有效對接。要以農業産業化聯合體、農業田園綜合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載體,打通從農業生産向加工、流通、銷售、旅遊等一二三産業環節連接的路徑,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構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體系,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産率,最終實現鄉村産業興旺、産業發達。

第三,黨的領導、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核心、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切實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工業農業一起抓、堅持城市農村一起抓,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公共財政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要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要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把到農村一線鍛鍊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