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邁向新時代:由“打贏”變“打好”

發佈時間:2018-01-08 16:22:46 | 來源:民生網 | 作者:侯雅楠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脫貧攻堅,“打贏”,“打好”,劉永富,最好減貧成績單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

1月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並重點介紹了下一步扶貧工作的具體安排。

史上最好減貧成績單如何煉成

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據劉永富介紹,從貧困人口的減少看,2012年底,我國有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是9899萬人,到2017年底,貧困人口在3000萬左右,五年累計減貧6600萬人以上。

從貧困縣摘帽看,我國自1986年設立貧困縣以來,經過了3次調整,每次總量都是有增無減。2016年,有28個貧困縣率先脫貧摘帽,第一次實現了貧困縣總量的減少。預計2017年還將有100個左右的貧困縣脫貧摘帽,這充分表明在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方面,我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此外,貧困地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呈現出了新的發展局面,全社會合力攻堅局面也已經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五年來,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建立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的政策供給,建立上下聯動、針對性強的政策體系。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建立精準幫扶的工作體系。堅持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建立與攻堅要求相適應的投入體系。堅持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建立較為有效的宣傳動員體系。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總體要求,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堅持脫貧成效必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標準,建立嚴格的考核體系。

脫貧攻堅戰中的“硬骨頭”

成績來之不易,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接下來才是決勝階段,面臨的問題仍然艱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劉永富表示,“脫貧攻堅的成績不能高估,困難不能低估,問題不能回避。”

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難度大。全國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深度貧困村有2.98萬個,是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硬骨頭”中的“硬骨頭”,也是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三區三州”(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為代表的深度貧困地區為例,基礎條件薄弱,致貧原因複雜,脫貧成本高。在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老年人、病人、殘疾人等特殊貧困群眾比例大,越往後比例會越高。

同時,脫貧工作也存在很多問題。扶貧辦將下大力氣糾偏,改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盲目提高或者降低標準、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甚至貪污浪費的問題,對落實不到位、不精準動真格。例如,中央紀委和河北省紀委在走訪調研、專項檢查和巡視巡察時發現,張家口市及蔚縣、康保縣扶貧領域違規違紀問題突出,主體責任缺失,脫貧攻堅任務落實不到位。張家口市委書記市長為此作檢查,蔚縣、康保縣縣委書記均被免職。

新時代新起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時間,全社會要行動起來,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不斷奪取新勝利。3年後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發展上將是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讓我們一起來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脫貧攻堅的總攻動員令。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是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劉永富説,“我們的脫貧攻堅大局已定。從目前的進展看,總體上完成任務問題不大。現在,我們就是要由‘打贏’向‘打好’轉變。”

未來,脫貧攻堅將在做到“五個堅持”的基礎上,實現“五個轉變”。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堅持現行扶貧標準和脫貧目標,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更加注重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更加注重脫貧品質,更加注重精準幫扶穩定脫貧,更加注重外部幫扶與激發內生動力並重,更加注重開髮式與保障性扶貧並重。

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要從“打贏”變成“打好”,國務院扶貧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繼續做好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紮實推進精準施策。

2018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用一年左右的時間集中解決扶貧領域作風突出問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強化脫貧攻堅督查巡查,把抽查暗訪作為主要方式,推動政策舉措落地,督促整改問題。要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確保打好脫貧攻堅戰。

關於深度貧困地區的駐村幫扶,要選派優秀幹部,因村派人。深度貧困村脫貧任務重,需要有能力、有擔當、能吃苦、和群眾打成一片的幹部,一般是科級幹部,或者是科級後備幹部,甚至是處級幹部去當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的時間一般是2年。黨的組織建設薄弱的村,就派懂黨務的幹部去;經濟産業發展落後的村,就派懂經濟的幹部去;社會管理方面比較混亂的村,就派懂這方面的人去,做到因村派人。此外,還要提高服務水準,對駐村幹部,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援、生活上保障。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加大培訓力度,推動經驗交流,宣傳先進典型,讓他們熟悉政策、掌握方法,能夠更好地做好村裏的工作。還有就是生活上保障,為駐村幹部安排生活補貼、通訊補貼,對因公負傷的做好救治康復工作。

針對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要實行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措施,激發貧困群眾敢想敢幹、能幹會幹,加快補齊“精神短板”。“扶貧不等於送溫暖、搞慰問、解決一時困難,而是要讓貧困戶徹底擺脫貧困。”廣西省南寧市上林縣的扶貧幹部遊清華説,“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各省市向中央簽署了《脫貧攻堅責任書》,以省為單位加強督查,以縣為單位開展考核,加強對駐村幹部的關心支援,確保駐村工作實效。完善大扶貧格局,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完善黨政軍機關、武警部隊的定點扶貧工作。進一步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脫貧攻堅。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脫貧攻堅最後三年倒計時裏,動員所有可以動員的力量,“踏踏實實幹好工作”,紮實完成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使脫貧成效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齊心聚力,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