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發佈

發佈時間:2017-12-29 13:19:55 |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作者:李中平 | 責任編輯:馬驊

關鍵詞:中國扶貧開發報告,中國社科院,藍皮書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李中平/攝


2017年12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發佈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辦。會議期間,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知名專家學者、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員、在華國際機構官員就2017年扶貧藍皮書的主題—中國精準扶貧進展與前瞻,舉辦了學術研討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段應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後凱主持會議,《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主編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吳國寶介紹總報告。會議同時宣佈“中國扶貧研究網”開通。

藍皮書由總報告、專題研究報告和案例研究報告三大部分組成。《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緊扣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個當今中國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的主題和基本方略。在精準扶貧實踐了4年多、脫貧攻堅戰還剩3年多的時間節點,本報告對我國精準扶貧的實踐經驗和理論貢獻進行了歸納總結,分析考察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進展,探討了未來3年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 本網記者 李中平/攝


藍皮書指出,近4年來,在不利的宏觀經濟環境下,我國實現了貧困人口的較大規模持續減少。過去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5564萬人,每年減少1391萬人。這充分説明最近幾年我國實施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系列措施,通過政府和社會多方面的努力,有效衝抵了經濟增速放緩和減貧難度加大對脫貧進程的不利影響。我國繼過去30多年創造出通過有效管理髮展過程實現持續減貧的中國經驗之後,現在又在試驗和探索在宏觀經濟環境不利條件下對剩餘少量貧困人口進行脫貧攻堅的做法。最近4年的脫貧進程表明,我國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了符合預期的效果。

藍皮書指出,2016年,我國共有28個貧困縣經過合法的程式,經過申請、內部審核、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所在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貧困縣。這是我國自1986年設立國家貧困縣以來通過合法程式正式的成批的貧困縣退出,實現了貧困縣脫貧摘帽零的突破。但到2020年要完成所有832個貧困縣退出,意味著在接下來的4年多時間(考慮到2020年退出的貧困縣需要等到2021年審核評估後才能批准)還有804個貧困縣要退出,貧困縣退出的工作仍任重而道遠。

藍皮書指出,中國精準扶貧實踐對世界減貧實踐和理論作出重大貢獻。將中國精準扶貧所開創出的新的扶貧範式與目前國際上主流的減貧理論框架或減貧戰略進行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精準扶貧不僅僅是我國扶貧開發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提升,同時也創新了國際減貧理論。與世界銀行所提出的減貧戰略及其支撐理論相比,中國精準扶貧的實踐,一方面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原來的“三支柱”減貧理論,另一方面發展了原來以實行親貧增長戰略和提升窮人利用經濟增長所産生機會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擴大窮人機會的理論。

藍皮書提出完善脫貧攻堅監督、考核評估制度與方法的三個建議:1.根據脫貧攻堅的目標和任務,完善監督和考評的內容;2.完善考核評估制度,提高考核評估結果的可信度;3.完善監督、考評結果應用政策。

藍皮書還提出加強和改善生態扶貧的四點政策建議:1.完善生態補償政策和標準,增加受影響貧困人群的收入;2.確定保護性利用的邊界和形式,提高扶貧對象的受益水準;3.探索通過以工代賑形式開展生態扶貧;4.發揮政府和市場合作的作用,加強生態扶貧。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