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發展報告(2017)》發佈會”暨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中心“雲南大學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雲南大學會澤院舉行。
這兩項活動由雲南大學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雲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出席本次揭牌儀式暨新書發佈會的專家學者有雲南大學副校長楊澤宇教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先生,以及來自雲南省外辦、省發改委瀾湄辦、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商務研究院、省社科院等單位的領導同志,雲南師範大學、雲南財經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
2016年3月23日,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中國海南三亞成功召開,發表了《三亞宣言》與《瀾湄國家産能合作聯合聲明》,標誌著瀾湄合作機制正式啟動。自瀾湄合作機制正式成立以來,在“同飲一江水”天然紐帶的聯繫下,中國與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五國一道,以“命運緊相連”的“瀾湄氣質”,推動瀾湄合作不斷取得豐碩成果,已全面進入實施階段,機制建設、務實合作取得全面進展,各方在三大支柱(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和五個優先領域(互聯互通、産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的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發展,體現了天天有進展、月月有成果的“瀾湄速度”“瀾湄效率”。但是,當前瀾湄合作仍然處於非常關鍵的培育期,面臨著重重挑戰。
今天發佈的這份報告指出,我國作為瀾湄合作的主要倡導者和重要參與者,亟需主動謀劃和積極作為,充分結合中央和地方省份力量,與湄公河國家共同推進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瀾湄合作的深入發展不僅需要我國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也同樣需要匯集我國地方省份的重要力量。在瀾湄合作中,雲南省與湄公河國家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有著堅實的合作基礎。在瀾湄合作機制的籌備和建設進程中,雲南省都積極參與,初步取得了一些重要合作成果。但是總體而言,雲南省在瀾湄合作中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在瀾湄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也尚未彰顯。當前,雲南省應將參與瀾湄合作作為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推動“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
在上午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發展報告(2017)》發佈會上,《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發展報告》副主編、雲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雲南大學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盧光盛教授做了主旨演講。他介紹説,《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全書分為“總報告”、“專題篇”、“區域篇”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總報告”對2016年以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的進展、特點、發展方向和路徑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和展望;第二部分“專題篇”就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瀾湄合作與“一帶一路”的互動關係、瀾湄合作機制建設及雲南的參與等進行專題研究和深入分析;第三部分“區域篇”則著重分析了2016年各成員國政治、經濟、外交形勢及對瀾湄合作産生的影響,介紹相關成員參與次區域合作的具體進展和政策措施。
在談到瀾湄合作的發展現狀、未來趨勢、重要意義等問題時,盧光盛教授指出“要從推動‘一帶一路’和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高度出發,充分發揮瀾湄合作的獨特優勢,全力推進各方已達成共識的三大支柱和五個優先領域的合作,使瀾湄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和中國與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先行區和試驗田。”就瀾湄合作的發展方向與路徑,他建議:一是堅持開放包容;二是注重戰略和規劃對接;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四是高度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協調與合作;五是協商推動“瀾湄合作第一個五年行動計劃”,構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六是加強國家有關部門與地方的相互協調配合;七是充分發揮雲南省在瀾湄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展望未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六國將在“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下,著力推進瀾湄機制各項合作,“共飲一江水,同澆瀾湄花”,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先行先試。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發展報告》是由雲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雲南大學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組織編撰的社科文獻藍皮書系列,每年一本,今年是第七本(前六本名稱為《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已經成為各方了解掌握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相關國家政治、經濟、外交、社會年度發展動向的重要資料,以及解析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熱點和重點問題的權威書籍。
與會領導和專家圍繞《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發展報告(2017)》一書,從歷史、現狀與未來三個維度對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建設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討論,分析和展望了2016~2017年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熱點問題和發展趨勢,結合“瀾湄合作機制”建設等新形勢就我國進一步推動次區域合作深入發展提出了對策和建議,還對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了衷心的祝賀,並希望其在瀾湄機制深化、瀾湄命運共同體建設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