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南南人權論壇”7日在北京開幕。分析人士指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在人權領域開展合作,將拓寬南南合作領域,為相關國家人權水準進步提供關鍵支撐,開闢全球人權治理新境界。
針對當前全球人權治理的現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揭示了全球人權治理的“中國方案”,即以生存發展為條件、以和平安全為主題,在尊重和保障各國主權基礎上促進全球人權治理。
12月7日,首屆“南南人權論壇”在北京開幕。圖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展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薩德·阿爾法拉吉在開幕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張領攝
由於發展中國家大多位於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因此國際關係學界常以南南合作來指代發展中國家之間合作。
南南合作是二戰後國際確立新的政治秩序過程中的一個産物。20世紀60年代初形成的77國集團和不結盟運動,是推動南南合作兩大最重要全球性組織。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人權研究會顧問劉海年表示,南南合作過去更側重經濟技術合作,人權範疇合作較少,此次論壇探討人權合作,開闢了南南合作新境界。
“由於所處發展階段更接近,不同發展中國家在面臨的人權問題上存在更多相似之處,相互學習、借鑒,有助於找到更契合本國實際的人權發展路徑。”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説。
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0%以上,全球人權事業發展離不開廣大發展中國家努力。然而長期以來,國際人權治理中發達國家掌握更多話語權。
常健指出,舉辦該論壇,有助於發展中國家凝聚共識,在國際舞臺發出更響亮的聲音,改善國際人權事業。
受訪專家表示,發展中國家應該堅持人權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提高人權保障水準。中國提出的將生存權和發展權作為人權事業基本立足點,是一個具有更大普遍性的人權理念,對世界許多國家有著借鑒意義。
相比發達國家,眾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民生等方面擁有更多發展需求。
非盟委員會政治事務司人權高專辦事務協調人巴馬齊·科斯·濤説,今天非洲在人權方面的主要挑戰是非洲大陸如何能夠促進發展權。
劉海年説,發展中國家在各方面充分發展,才能為保障人權奠定堅實基礎,帶動人權保障水準全面提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將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全方位發展。
中國在改革開放近40年的時間裏,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佔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前的35歲提高到2015年的76.34歲,居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中國關於生存權、發展權的論述,也正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今年6月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中國提出的“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這是人權理事會歷史上第一次就發展問題通過決議。
中國的人權理念正通過中非合作、“一帶一路”等一系列實際舉措,促進國際人權事業不斷發展完善。
以中非合作為例,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去年中國對非洲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流量33億美元,同比增長14%。
巴馬齊·科斯·濤説,非洲聯盟致力於與中國合作,努力使彼此在共同加強人權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中國和非洲在人權方面有著共同的重要價值觀,這使我們的夥伴關係具有真正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給沿線地區發展帶來眾多機遇,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提升,消費者也能以更低成本獲取産品和服務。截至今年8月,中國同6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哈薩克、衣索比亞等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産能合作。
12月7日,首屆“南南人權論壇”在北京開幕。本次論壇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官員、學者等300余人出席。新華社記者張領攝
本屆“南南人權論壇”的主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南南人權發展的新機遇”。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棋局中,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核心理念,也是最高目標。
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副院長陳佑武説,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人權治理改革與創新提供中國方案,將促進國際人權治理取得新的突破。
在長期以來的國際人權治理體系中,發達國家常常向發展中國家強銷自己的人權理念,實際上卻憑藉自身經濟、軍事等方面優勢獲取人權外衣掩蓋下的利益,損害了許多發展中國家民眾的生存權、發展權。
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提供更多的保障,促進發展中國家民眾享受到更多發展成果。
與會官員及人權專家建議,人類的人權實現絕非一國之功,而應是各國共同之責。各國應在人權問題上攜起手來,共同致力於人類社會人權事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