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指引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

發佈時間:2017-11-04 15:26:18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李雲龍 | 責任編輯:王振紅

關鍵詞:習近平,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村扶貧戰略發生了從區域扶貧向精準扶貧的重大轉變。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是近年來中國農村扶貧政策的核心。在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指引下,中國農村扶貧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步伐大大加快。今年是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提出4週年,回顧4年來精準扶貧的實踐歷程,有助於更加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不斷深化和發展。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思想,要求貧困地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三件事要做實:一是發展生産要實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設法,把現實問題一件件解決,探索可複製的經驗。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生活改善時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實幹,貫徹精準扶貧要求,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舉措明確,把錢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發揮拔窮根的作用。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上全面論述了精準扶貧思想,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發表講話説,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要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幫扶資金和項目重點向貧困村、貧困群眾傾斜,扶到點上、扶到根上。産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援都要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精準發力。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強調貧困地區脫貧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區域發展必須圍繞精準扶貧發力。深度貧困地區的區域發展是精準扶貧的基礎,是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深度貧困地區促進區域發展的措施必須圍繞如何減貧來進行,真正為實施精準扶貧奠定良好基礎。2017年2月,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打牢精準扶貧基礎,通過建檔立卡,摸清貧困人口底數,做實做細,實現動態調整。要提高扶貧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戶因村施策,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再貸款等政策要突出精準。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到二○二○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指導扶貧政策和扶貧戰略的制定。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提出後,迅速轉化為黨和政府的政策,並進一步發展為指導脫貧攻堅的國家戰略。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提出2個月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在2014年1月印發了《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要求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進行扶貧對象識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資訊網路系統;專項扶貧措施要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2014年5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中央農辦等7部門,印發《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要求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准考核,實現扶貧到村到戶。精準識別是要將貧困戶和貧困村準確地識別出來,精準幫扶是要根據每個貧困戶貧困村的具體情況,制定特別的和有針對性的幫扶計劃,調動各種資源加以扶持。通過個人申請、群眾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等嚴格程式識別出貧困村和貧困戶以後,當地政府要為它們建檔立卡,聯網運作,每年更新。幹部駐村工作制度是精準幫扶的有效途徑,要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2014年4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詳細規定了識別貧困村貧困戶的統一標準和規範方法,提供了建檔立卡的參考文本。

2015年11月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對貧困家庭要分類進行扶持。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支援其發展特色産業和轉移就業;對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貧困家庭實施扶貧搬遷;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地區的貧困家庭實行生態保護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通過社會保障政策幫助其脫貧;對因病致貧的家庭提供醫療救助保障。要使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起來,把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範圍。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決定》明確提出,堅持精準扶貧,提高扶貧成效。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必須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切實提高扶貧成果可持續性,讓貧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精準扶貧要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其中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是關鍵環節。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要定期核查,建立精準扶貧臺賬,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根據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對貧困人口分類進行扶持。建立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和扶貧成效的第三方評估機制。評價精準扶貧成效,既要看減貧數量,更要看脫貧品質,不提不切實際的指標。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精準幫扶與區域整體開發有機結合,堅持以“六個精準”統領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精確瞄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大力實施精準扶貧脫貧工程,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制定的脫貧攻堅政策,全都貫徹和落實了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指引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2013年以來,精準扶貧方略全面實施,扶貧攻堅工程紮實推進。2016年,中辦、國辦就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制定了10個配套文件,32個牽頭部門和77個參與部門共出臺118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各行業部門將扶貧內容納入“十三五”行業專項規劃優先安排。《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發佈以後,各省區市全面落實中央決定,編制省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出臺包括一個全面推進脫貧攻堅的文件以及若干個配套文件在內的“1+N”精準脫貧系列文件。從省到市、縣、鄉,都由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層層落實。根據精準脫貧的要求,各地脫貧方案落實到了每一個貧困村和每一個貧困戶。中央要求確保政府扶貧投入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保證脫貧攻堅的需要。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2016年,中國政府的扶貧投入大幅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扶貧資金667億元,同比增長43.4%;省級財政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2017年,中國政府的扶貧投入進一步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超過1400億元。

· 精準脫貧成效顯著,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在全國範圍內完成了逐村逐人的貧困人口識別。從2013年底開始,在中央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各地全面開展貧困識別和建檔立卡活動,全國共識別出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8862萬人。到2015年10月,這些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已全部建檔立卡,未來扶貧工作對象更加明晰。4年來,貧困人口以每年1000多萬人的速度減少,從2013年的8249萬人減少到2014年的7017萬人、2015年的5575萬人和2016年的4375萬人。2017年,中國將確保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貧困群眾生活水準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全面脫貧目標越來越近。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指引中國徹底消除貧困。幾千年來,貧困都一直纏繞著中國人民,成為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徹底根絕貧困,讓人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是中國歷代無數仁人志士救國救民的理想。今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終於即將告別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攻堅目標,意味著絕對貧困在中國將成為歷史。農村貧困人口也同全國人民一樣,不愁吃、不愁穿,享受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等保障,逐漸過上小康生活。這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聞所未聞的巨變,是中國人權事業的重大階段性成就。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扶貧工作的終結。在絕對貧困消除以後,還要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努力實現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李雲龍,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