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思想統領脫貧攻堅砥礪前行

發佈時間:2017-11-04 13:58:4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張琦 萬君 | 責任編輯:王振紅

關鍵詞: 精準扶貧, 精準脫貧,脫貧攻堅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十八洞村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的講話、考察中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精準扶貧思想,精準扶貧思想不斷完善,成為我國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

四年來,精準扶貧思想已經成為習近平扶貧思想的核心基石,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國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理論淵源之一。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是習近平扶貧思想的精髓。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而要做到精準扶貧,其核心要義就在於“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位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堅持以“六個精準”統領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精確瞄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精準扶貧思想作為習近平扶貧思想精髓,貫穿于習近平扶貧思想的始終。習近平扶貧思想的主旨在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主要問題,解決困擾我國扶貧開發實踐長期以來想解決而沒解決的問題。習近平扶貧開發思想重在解決貧困問題的複雜化和艱巨性,精準扶貧思想注重扶貧的綜合性與精準度相結合,制定綜合性扶貧脫貧思路,實施精準扶貧和實現精準脫貧,凸顯了習近平扶貧思想的科學性。

大量實踐證明,精準扶貧思想指導脫貧攻堅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就,貧困地區面貌煥然一新。數據顯示,2013年-2016年四年來,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至4335萬人,累計減少5564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391萬人。2016年,我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845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水準是2012年的1.5倍。貧困地區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文化水準明顯提升,就近上幼兒園、小學的人數比重大幅提升,未完成初中教育的農戶越來越少。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提高,有合法行醫證醫生/衛生員的行政村比重、所在自然村有衛生站的農戶比重均超過90%,一半以上的自然村實現了垃圾集中處理。2017年11月1日國務院扶貧辦舉行了2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新聞發佈會,到2016年,全國共有2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這是1986年國家設定貧困縣31年來,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貧困縣數量凈減少。

精準扶貧思想推動貧困治理體系日臻完善,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理政新實踐。在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推動下,脫貧攻堅頂層設計即政策體系、工作體系、責任體系、考核評估體系等已建立並不斷完善。圍繞精準扶貧的推進,中辦、國辦出臺11個《決定》配套文件。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自實施精準扶貧以來,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共出臺100多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各地方相繼出臺和完善“1+N”的脫貧攻堅系列文件,貧困治理體系不斷完善,貧困治理技術也日趨進步,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理政新實踐。

精準扶貧思想指導下形成的減貧新模式,為國際減貧貢獻了中國智慧。精準扶貧以來,各地圍繞“五個一批”開展了廣泛實踐,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減貧模式,為國際減貧理論和實踐提供了中國經驗。尤其是近幾年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形成的一系列綠色減貧模式,為解決貧困地區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貧困地區的特色産業扶貧、資産收益扶貧模式、光伏扶貧、旅遊扶貧、網際網路+扶貧等綠色減貧模式,探索了喚醒貧困地區綠色資源的新道路,對全世界的減貧貢獻了中國智慧。 

伴隨精準扶貧思想指引2020年如期完成全面脫貧的目標,新時代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任務,精準扶貧思想不斷豐富和發展,但毋容置疑,精準扶貧仍將成為解決中國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平衡發展、充分發展的新遵循,指導我國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去積極探索和創新。與此同時,精準扶貧還將成為中國推動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議程和面臨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任務和新期待。精準扶貧不僅是中國扶貧理論體系成果和智慧結晶,更是世界扶貧脫貧新成果與智慧的新體現,歷史已經將中國扶貧脫貧與世界扶貧脫貧相聯結,新期待已經將精準扶貧理論和智慧結晶列入了世界扶貧脫貧的理論寶庫,新期待預示著新責任和新擔當,預示精準扶貧理論和實踐創新任重道遠。(作者:張琦,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萬君,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講師)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