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蘭考路徑:“信貸+信用”的生動實踐
“我早就掌握了種植葡萄的技術,一直想幹點實事兒,可手頭就是沒錢。”10月12日,蘭考縣儀封鄉魏寨村村民魏化啟跟記者聊起創業之前,他“渾身是勁使不出”的苦惱。
老魏沒想到,他的難題很快得以徹底解決——今年7月13日,蘭考縣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普惠授信首批貸款在魏寨村落地發放,包括老魏在內的13戶農戶分別獲得信用貸款3萬元,無抵押、無擔保。
“3萬元,數目雖不大,卻實實在在解決了農戶發展生産的資金問題,打破了融資難的‘玻璃門’。”蘭考縣常務副縣長王彥濤表示,這正是蘭考縣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邁出的一大步——試水“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新模式。
“新”在哪?以往的農村金融通常會選擇“信用+信貸”模式——信用體系建設先行鋪開,待金融生態達標後再進行授信放貸。毫無疑問,這樣可以將信貸風險降到最低,也是金融機構普遍採用的標準流程。
蘭考縣開啟了“信貸+信用”普惠
授信模式。“先對農戶無條件、無差別授予3萬元信用貸款額度,如果農戶要使用授信額度,在主動提交信用資訊資料後,我們主辦銀行再為其建立信用檔案,經審核無惡意違約記錄後立刻發放信用貸款。”中原銀行蘭考縣支行行長朱衛平介紹,守信用、能按時還款的農戶,信用等級、授信額度將進一步提升;而惡意違約的農戶,將受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聯合懲戒。
“‘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一方面通過‘小額信貸’前置,對有發展意願的農民‘應貸盡貸’;另一方面增強了農民的信用意識,強化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起到了信用和信貸互促共進的良好效果。”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錶示,“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自今年7月推廣以來,已在蘭考縣完成基礎授信1.81萬戶,簽訂貸款合同508戶,授信1524萬元。128個試點村共發放貸款241筆,共707萬元。
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始終是硬幣的兩面。“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之所以能順利落地,最重要的在於建立了“各方參與”“權責匹配”的風險共擔機制——由主辦銀行、政府風險補償金、保險機構、擔保機構共擔風險。其中,貸款不良率在2%以內的由主辦銀行承擔;超過2%的由政府風險補償金、保險機構、擔保機構共擔。此外,“信貸+信用”模式還設計了信貸熔斷機制,對不良率超過警戒值的鄉鎮、行政村停止普惠授信,進一步強化試點鄉鎮的信用意識。
“讓廣大農戶體驗更多的‘金融獲得感’是試驗區建設的初衷,‘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的創新效應在蘭考縣持續發酵,使得信貸資源流入縣域的渠道得到有效疏通。”徐諾金錶示。
在此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組織實施了“百億支農計劃”,向蘭考縣先期安排10億元再貸款限額,同時,改革扶貧再貸款定價機制,以低成本資金撬動金融資源進行普惠性配置,今年上半年累計發放再貼現資金2.3億元、扶貧再貸款10.02億元。
“‘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突破了長期以來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落地難的關鍵環節,金融機構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大産品和服務創新力度,試驗區建設步伐正在換擋提速。”王彥濤評價。
據統計,2016年年末,蘭考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187.4億元、11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9%、36.5%,分別高於全省13個百分點、19.7個百分點;截至今年8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7.1億元、同比增長27.2%,貸款餘額達144.9億元、同比增長42.2%,分別高於全省16.5個百分點、21.5個百分點。
“融資成本整體下行,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滿意度不斷提升,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不僅助力蘭考在全省率先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也有效激發了廣大農戶發展産業、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熱情。用金融的力量解決好蘭考的發展難題,正是當代金融人的責任與擔當。”徐諾金説。(記者郭戈通訊員徐俊傑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