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屋脊”村寨的巨變

發佈時間:2017-10-13 09:36:5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十九大,全面,建設,決勝

原標題:“貴州屋脊”村寨的巨變

開欄的話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未來五年,中國將完成從第一個百年目標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偉大跨越。當代青年是這一偉大跨越的建設者、見證者,更是受益者。

近期本報派記者深入田間地頭、雪域哨所、大學校園、車間油井等一線,與基層青年共度十九大時光,會內外互動,以圖文、直播、微視頻全景報道各地各行業團員青年對十九大的新期待、收看十九大大會盛況、暢談獲得感和家國夢及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的親歷感受,反映出他們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生動場景及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實際行動,展現他們對國家繁榮穩定發展的滿滿信心。

距離黨的十九大召開還有約一週時間,楊波心裏已經開始倒計時,作為基層青年黨員代表,他憧憬著與全國2000多名各行各業黨員代表一起步入人民大會堂。

35歲的楊波皮膚黝黑,過去7年,他一直擔任貴州省六盤水市鍾山區大灣鎮海嘎村駐村第一書記。“我是一名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普通青年,是國家戰略的參與者,也是新時代的見證者。”楊波説,“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沒有旁觀者。”

海嘎村坐落于“貴州屋脊”韭菜坪的半山腰,是一個“藏在”石旮旯中的村寨,也是貴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2010年3月,楊波第一次坐著摩托車顛簸著進入村子時,曾陷入了迷茫,不知如何帶領村子發展。

當時的海嘎村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1600元;手機經常沒信號,接打電話要跑到山頭上;一座座大山阻斷了海嘎和外部世界的聯繫,讓這個小山村幾十年沒變過樣。

其實,背靠韭菜坪景區的海嘎村,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但很多年來交通是制約海嘎村發展旅遊業的瓶頸。

修路,是楊波來到海嘎駐村最想幹的事情。在駐村工作組的努力下,一條雙車道的水泥公里鋪進海嘎村。村子一年年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

今年過完春節,村裏28歲的青年王紅有並沒有選擇外出務工,而是選擇留在村裏,他覺得大幹一場實現致富夢的時機已經到了。

“中國強了,我們海嘎也不會落後。”楊波説,黨的十八大以來,一項項扶貧惠民政策從中央出發,在這個烏蒙山深處的小山村落地開花。

楊波喜歡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海嘎村的變化。寬敞的文化廣場、整潔的街道、成片民族風情的房子……村務全部電腦辦公,路通到了每一個村民小組。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帶動下,全村5000平方米庭院綠化、5000平方米院壩硬化建成,水、電、廁所、廚房、網路,這些看得見的變化都得益於國家的巨大投入。擺脫貧困,是村裏人世世代代的心願,也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脫貧路上需要形成合力,如今,海嘎村村民鼓足幹勁發展産業,旅遊創業遍地開花,海嘎村360多戶人家,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漲了5倍左右,2016年年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在楊波看來,海嘎村的巨變折射出中國的強大,村裏鄉親們的幹勁也是奮進中全國人民的縮影。

從最初的迷茫到現在的堅定,楊波通過探索找到了村子的發展路徑。“與其説是將自己的青春奉獻在農村,不如説是當今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年輕人紮實幹事創業的機會。”楊波説,“脫貧攻堅仍然是貴州的重要任務,年輕時候投入地奮鬥一次,老了回想起來才不會為辜負時代而後悔。”

今年4月,在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上,楊波這個苗家漢子有了一個新身份——黨的十九大代表。

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楊波覺得滿身榮耀,但也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如何在十九大期間向全國人民講好海嘎村的脫貧故事成為他每天都在思考的事。

剛剛過去的這個國慶假期,村子旁邊的韭菜坪景區迎來了全國各地的遊客,村裏的老百姓靠著賣山貨小賺了一筆。

隨著一項項惠民政策的落地,村裏老百姓的日子好了起來,這讓王紅有對海嘎村的未來更加有信心。“楊書記現在已經成為海嘎的一張名片,他和海嘎已經很難分開了。”王紅有希望去北京開會的楊波能帶回來更多利好政策,讓家鄉變得更好。

“脫貧攻堅主戰場不能少了青年擔當。”楊波也希望自己的駐村經歷能給更多年輕人信心,讓他們有機會留在農村幹事創業。(裴江文通訊員劉春媛)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