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引領
農民離不開土地,發展離不開改革。
對於土改第一村來説,改革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外人常問老支書,你這個小山溝,沒資源、沒有地緣優勢,憑啥能步步踩在政策鼓點上?
張寶金説,靠的是實事求是謀劃、實實在在幹事、實心實意為民。
每天早上6點半前,元寶村兩委都開晨會,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在晨會中傳達、學習,村裏的大事小情也在會上討論、決策,38年來風雨無阻。
在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查看松樹長勢(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不學政策,路從哪來?”張寶金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年齡大,但他堅持學會用智慧手機,開會錄音,回來反覆聽,遇到不懂的,隨時上網查。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是農業科技,元寶村農業關鍵詞是試驗水稻種植技術。
2014年至2016年,中央連續三年將“農業現代化”寫入一號文件標題,元寶村大力推廣水稻新品種新技術。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品質好、賣高價的“稻花香”水稻在元寶村大面積推廣。
既落實中央政策、又符合元寶村條件,老百姓既願意幹、市場又歡迎。
創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遇到挫折,老支書的法寶就是堅持、認真、實實在在幹事。
元寶村集體的鉛筆廠,曾一度在低迷中徘徊,甚至瀕臨停産。
鉛筆之鄉的鉛筆為啥不吃香了?
“閉塞眼睛捉麻雀”,結果往往麻雀捉不住,還要碰破頭。
張寶金帶著鄉親們走市場、訪企業,刨根問底找原因。
癥結找到了,東南亞的鉛筆工人月工資僅相當我國的四分之一,再拼價格還有啥優勢?
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補”,張寶金覺得,年産2億支,但每支利潤不足1分錢的模式必須淘汰。
村集體的鉛筆廠隨即引來了投資者。到元寶村投資的安徽省蚌埠市雪蓮鉛筆廠廠長王和平説:“元寶村缺的銷路、品牌、技術我們都有,這裡産業基礎好,我們計劃再投資3000萬元。”
改思路、找出路,元寶村的鉛筆産業涅槃重生。
村民于憲臣的鉛筆廠淘汰了“大路貨”,把年産量從2億支降到1億支,生産的36色出口鉛筆,利潤達到每支1毛。他説:“以往進了6月是淡季,今年訂單多到幹不過來。”
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左)在鉛筆工業園區了解情況(9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村內的寶森木業有限公司經歷近一年困境後,把鉛筆板的生産誤差降到1毫米以內,主打軟化鉛筆板,訂單量已超過生産能力1.5倍。
《暴風驟雨》中郭全海説“共産黨員就得多想人家的事”,老支書也常説,一個人好,不如一個村好。黨員幹部不僅自己能致富,更要帶動全村1870口人一起富。
村民孟凡華想創業開煎餅鋪,可手裏一分錢也沒有。他冒蒙兒(試探)找到老支書,沒想到第二天,張寶金以個人名義借他10萬元,還捎來一句話:“你年齡雖小但敢想敢幹,那就使勁幹吧!”
如今孟凡華的煎餅鋪年純收入幾十萬元。他説:“沒有老支書,哪有我的今天?”
黨員郇德金最先種“稻花香”,他嘗到甜頭後,主動幫助鄉親們。
秋分前,一場“誇富會”在元寶村稻田邊舉行,水稻種植大戶輪流向全村人“秀收成”。對還有顧慮的農戶,郇德金現場保證:“我免費教技術,如果按我説的幹,畝産達不到1200斤,我賠錢。”
聽會的人群頓時活泛了。大夥説:“有老支書帶著,有黨員保底,那還怕啥?”
2015年,正是村集體鉛筆廠經營最困難時期。晨會記錄本中,屢次出現“形勢嚴峻、産品積壓”等記錄,但村支部一直保生産、保村民就業,絕不拖欠工人一分錢工資。
張寶金説,你拿什麼心對群眾,群眾就拿什麼心對你。有些舉措群眾可能暫時不理解,但只要你是好心,就一定能得到群眾擁護。
旗幟的召喚
早上6時30分,元寶村晨會。
“咱們再學一遍黨章。然後大家對照黨章,看看自己哪合格,哪要改。”張寶金讀起黨章,語調不高但鏗鏘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再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每項中央政策一齣臺,都是元寶村第二天晨會的第一項內容,而且一段時期內反覆學。
村裏堅持每半年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每季度召開支部委員會,每月召開黨小組會,每逢中央出臺新的政策,隨時增加“三會”。
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左)和助手在查看東大壕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情況(2012年5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負責黨支部會議記錄的村會計于俊玲説,咱們是真學、真做。每次上級檢查,元寶村都是榜樣。
在元寶村,誰是黨員平時能看出來。院裏院外衛生格外整潔的是黨員;義務在馬路鏟草的是黨員;孝順長輩、門風好的典型是黨員。
在元寶村,黨員關鍵時刻能豁出來。冒血本無歸風險,試種水稻新品種的是黨員;在村集體企業困難時,堅守崗位不拋棄不放棄的是黨員;在群眾有需要,撇家舍業出錢出力的還是黨員。
一籽下地,萬籽歸倉。
元寶村現有黨員70名,在元寶鎮居首,其中“90後”黨員4名,今年又有2人交了入黨申請書。
“90後”黨員姜文今年剛剛轉正,問起入黨原因,他説:“村裏的年輕人都想入黨,為全村發展帶頭,為鄉親們過好日子出力,光榮。”
“80後”高元帥是寶森木業總經理,2009年在村裏入黨。如今,他所在的企業支部,被劃轉到元寶鎮非公有制經濟體聯合黨支部,高元帥當上了黨支部書記。“老支書一直是我的榜樣,我尤其要學習他改革創新、一心為民的情懷。”
“70後”杜旺生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去年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説:“能為別人的幸福助力,比自己多掙點錢幸福。”
元寶村富了,可張寶金和老伴杜興榮還住在村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裏,除了每月1500元的補助,他不拿村裏一分錢。
黑龍江省尚志市委書記楊愛國説,張寶金是基層幹部的楷模,在他的帶領下,黨支部是戰鬥堡壘充滿力量,黨員當先鋒模範事事在前。張寶金的信民、靠民、愛民情懷,和一馬當先、一以貫之的奮鬥精神,像一面飄揚在黑土地上的旗幟,引領發展,凝聚人心。
當年為了給村裏辦企業,張寶金出過車禍,臉上的疤痕至今仍在。年近8旬的他每天要吃一把藥,管血壓的、降血糖的、軟化血管的,五顏六色。兩個兒子幾年前就勸他早點退下來,享享清福。
張寶金此前沒答應。但最近他常念叨,我年紀大了,再幹怕耽誤村裏發展,我想退下來,給年輕人讓路。
鄉親們説,瞅著老爺子挨累我們心疼,但他不能退,有他在我們心裏有底。
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在翻新後的暴風驟雨紀念館中(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黨員們留,有老支書掌舵,元寶村能發展得更快。
支委們勸,我們境界、思路都不如你,你還得領著大夥幹。
張寶金不願意聽黨員説“落後話”,他説:“你們都比我年輕、文化深,要是不如我,就只有一個原因,不努力。”
他對鄉親們説,我是黨員,從村書記崗位退下來,還要幹力所能及的事。給我一把掃帚,我能負責一條街的衛生。
別的事大夥都聽老支書的,就這事,張寶金至今也沒能説服大夥。
一退一讓,盡顯黨員無私本色。
一勸一留,飽含群眾無限深情。
這面暴風驟雨中永不褪色的旗幟,在時代的洗禮下,愈加鮮艷飄揚。(參與采寫記者:潘祺、齊泓鑫、王凱)